诃子皮散

【方剂名】诃子皮散 , 出自金·《兰室秘藏》 。
【诃子皮散】【组成】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五分(各1.5克),炮干姜六分(1.8克),诃子(煨,去核)七分(2.1克) 。
【用法】上为细末 , 都作一服 , 水二盏 , 煎至一盏 , 和渣空心热服 。
【功效】温中祛寒,涩肠固脱 。
【主治】主治肠胃虚寒泄泻 , 米谷不化,肠鸣腹痛 , 脱肛不收日久,服药未验;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白多赤少,日夜无度 ,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虚寒久泻或脱肛等病症 。
1.慢性肠炎:诃子皮散加味治疗89例慢性肠炎患者 。结果:患者腹泻腹痛等症状阴显好转,其中64例患者基本痊愈 。(《四川中医》1985年第2期)
2.霉菌性肠炎:诃子皮散加附子、石榴皮、补骨脂、莲子、白扁豆、白芍、防风、黄连、干姜、苍术、通草、砂仁、小茴香等 , 治疗36例 。药后大便成形,每日1次;大便镜检无菌后即停用 , 改用参芩白术散调治 。结果:痊愈30例,显效4例,好转2例二平均治疗15日,治愈后3个月,大便镜检均未发现霉菌孢子和菌丝 。(《北京中医》1989年第6期)
【方解】本方以涩固脱,兼以温中祛湿,正如《医方集解》所言:“此手、足阳明药也 。御米壳酸涩微寒,固肾涩肠;诃子酸涩苦温,收脱住泻;炮姜辛热 , 能逐冷补阳;陈皮辛温,能升阳调气,以固气脱,亦可收形脱也 。”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痢疾、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病症 。若治泻痢日久、气阴两伤者,常配党参、白术、茯苓、石斛、白芍等 。
【方歌】诃子皮散涩固脱,米壳橘皮炮干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