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中国翻译为China不好,你来翻译你会译成什么?( 三 )


而这种情况就一直持续到了2005年 , 韩国人自己根据Seoul的发音创造出了“首尔”这个译名 , 后来在其要求下 , “首尔”这个中文译名也得到了中文地区的接受 。所以这就是在一国要求下别国更改译名最生动的一个实例 , 而且这还是在用原译名有理有据的前提下更改的 。而除此之外 , 在近代历史上 , 在中文里还发生过另外一次影响更大的名称变更 , 而这次变更甚至是通过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才实现的 。

很多人觉得中国翻译为China不好,你来翻译你会译成什么?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的世界观 , “夷”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方位)
大家知道 ,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把中原周边的一些民族称为“夷” 。其实“夷”这个称呼最早只是代表特定方位的少数民族 , 也就是位于中原东方的少数民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 在早期“夷”字其实并没有负面含义 。后来随着“华夷之辨”等观念的出现 , “夷”在汉语里才逐渐有了一些负面含义 。但这种负面含义也并不是绝对的 , 比如在《孟子》里就曾说:
舜……东夷之人也……(周)文王……西夷之人也 。
而在清朝前期 , 雍正帝也曾以此为据说过“夷”是“方域之名 , 自古圣贤不以为讳” 。所以在近代西方人来到亚洲之后 , 早期中国人也曾将他们称为“夷” 。但因为“夷”的部分含义有贬义 , 所以这个称呼很快就引起了欧洲人的不满 。从公元1852年开始 , 英国任命的第三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咸就多次向两广总督柏贵提出抗议 , 要求中国中止将英国人称为“夷” 。而当时柏贵和其它一些中国官员都曾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 不明白为什么英国人会对这一在他们看来只是代表方位的中性称呼如此反感 。
很多人觉得中国翻译为China不好,你来翻译你会译成什么?

文章插图
(明文规定不许再将英国人称为“夷”的《天津条约》签署现场)
所以在之后的几年间 , 中国仍然继续使用了“夷”这个称呼 , 欧洲人则持续对此表达了不满 。而这种情况直到公元1858年才做了个了结 。在这一年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次吃了败仗的清朝 , 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 而在与英国签订的《天津条约》中 , 第51款中明文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 , 无论京外 , 内叙大英国官民 , 自不得提书夷字 。
所以在此之后 , 在清朝和各项官方文书中 , “夷”字完全被在欧洲人眼里更加中性的“洋”字所取代 。当然 , 这个例子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特殊情况下发生的事例 , 和“汉城”改“首尔”严格地说性质并不一样 , 但总体上这件事也可以被视为应相关国家要求更改译名的历史事例之一了 。
而如果把这两个例子和China做一下对比 , 相信许多朋友也会感到 , China长期作为中国在国际上通行的译名其实确实存在一些不太合适的元素 。因此 , 在未来某个合适的时机推动将其更改其实可以是一个合理甚至必要的选项 。至于更改为什么名称 , 其实Zhongguo(中国)或者Zhonghua(中华)等在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都有广泛应用的名称都可以成为合适的选择了 。【很多人觉得中国翻译为China不好,你来翻译你会译成什么?】弄清楚啊 。CHⅠNA来源于拉丁文CHlN , 为“秦″之音译 。不是来源于″瓷器″!所以这个译名非常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