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国产动画有什么?( 二 )

小时候的国产动画有什么?
文章插图

《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是改编自诸志祥原著小说,由戴铁郎导演,并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3年下半年至1987年改编出品的5集系列动画片 。在我小时候也是风靡一时的话题性动画,这部动画共5集,讲述了黑猫警长所处理的五起案件,相当于五个小故事,但彼此之间又有一定联系,剧情设定十分精彩 。一集,黑猫警长用现代化武器歼灭了一群深夜袭击粮仓的老鼠;一集,黑猫警长用直升机逼巨大的怪兽现出原形;一集,黑猫警长处罚了偷吃红土的大象、河马和野猪;一集,黑猫警长帮螳螂姑娘洗清了冤屈;一集,黑猫警长戴上防毒面具将吃猫鼠一伙及第一集中侥幸逃脱的一只耳一网打尽 。其实这部动画在第五集结尾时是有请看下集这几个字幕的,这也让不知道多少少年在当时天天期盼看到《黑猫警长》第六集,却始终没能等来,至于其中的缘由,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还是挺让人感慨的 。
从人物塑造看,黑猫警长是个两面体,一方面任劳任怨,勇敢无私,对森林公民利益极力维护 。另一方面,在动画营造的价值体系中,他又带有威权下的权力高度集中性,哪怕开始森林公民们的呼声是A,只要黑猫警长说B,大家也马上转向B,黑猫警长对敌人更是有“秋风扫落叶般的无情”,这也是当时的时代特色了 。所以,动画中的森林王国给我以一个威权军政府王国的感觉,当然,在动画中,有了黑猫警长这样的“明君”,一切看起来颇为美好 。对于孩子显得无比简单,容易理解,所以当时他也是包括我在内不少孩子欣赏的猫爷们儿形象,而且他在几起案件中理性思考,印证科学资料等做法还是颇有现代风格,当战友惨死后,他的愤怒让他的形象显得又鲜活不少 。到了今天,对于反面人物的看法已经不像过去的“坏人”的简单定义那么简单,所以回头看看“一只耳”这个角色,会感觉他的形象更加生动和具有现实代表性,他其实就是一个在黑道求生存的小角色,没有大志向,有些小精明,被黑猫警长一枪搞掉一只耳朵后,有了一种类似被阉割的心理挫折感和仇恨感,而他在后续如食猴鹰、偷吃红土三兽组、吃猫鼠等更加强势的犯罪集团面前,显得卑微而渺小,更有那种小人物的挣扎感 。

小时候的国产动画有什么?

文章插图

小时候的国产动画有什么?

文章插图

小时候的国产动画有什么?

文章插图

《舒克和贝塔》《舒克和贝塔》是根据童话大王郑渊洁小说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89年制作的一部动画作品 。主要讲述了两只小老鼠舒克和"贝塔",分别开着飞机和坦克帮助他人,战胜海盗,最后保卫了人类和平的故事。
在我心中,我觉得好动画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完一集后,还能对下一集的剧情产生兴趣 。也许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时隔很多年后再来看这片时,你能无视它的时代缺陷,乐在其中 。《舒克与贝塔》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回顾一下几十年前的《舒克与贝塔》,它的画面只是那个年代的极限,没有华丽的电脑特效 。可即便放在今天它依然可以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不断地被剧情吸引下去 。因为它的故事好看,因为它充满了想像力,还因为人物丰富多彩 。片中登场的角色众多,但都个性鲜明、立体,很少有脸谱化的人物 。舒克聪明睿智,却也犯过开飞机外出游玩导致自家机场被强盗袭击的傻事;贝塔性格粗鲁,但也很耿直,算是粗中有细;女主角菲菲善良却也爱慕虚荣;臭球更不用多说了,爱惹事、说话臭屁,这种角色放在今天就是坑害祖国小花朵的…… 这部作品的世界观也不是单一的、不是那种绝对的黑白两个种族势不两立,在剧中无论老鼠、猫、人类都有善与恶的存在,只不过善良的人物都愿意聚焦到了舒克和贝塔身边 。在剧中更多的是强调不同种族之间的和平共处 。儿时的我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帅气的飞机和坦克,然而数十年后的今天再来回顾这部作品,却还看到了社会、战争、和平……这些严肃的话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