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墓地风水 梁启超墓地风水



李嘉诚家族墓地风水 梁启超墓地风水

文章插图

瞻仰谭鑫培墓园
刘维嘉
总想去谭鑫培先生墓园看看,瞻仰这位国剧宗师 。
前几天上网,看到了首都不少媒体关于谭鑫培墓在今年4月被盗,警方已经立案的消息 。我从这些消息中,知道了谭鑫培墓园的具体位置 。
这些日子,大风刮散了在京城肆虐多日的雾霾,昨天又降了一场小雪 , 北京的蓝天显得格外透亮畅快,阳光温柔地抚摸着人们,驱走了阵阵寒意,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 正是外出的大好时机 。上午 , 我从通州出发,在汽车导航的指引下,驱车前往栗园庄谭鑫培先生墓园 , 因导航无法查找栗园庄,只好先到了门头沟区永定镇政府所在地,经多方打听,终于来到了栗园庄村 , 这个村原属戒台寺的佃户村 。在村儿里两个小姑娘的指引下,我来到了谭鑫培先生的墓园 。
谭鑫培先生是湖北江夏人,祖籍湖北武昌小东门外沙湖谭家湾 。生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原名金福,字鑫培,号望重,堂号英秀 。民国七年(1918年)在京病逝,享年70岁 。
他的父亲谭志道,精通老旦唱腔 。被观众赞为“叫天” 。谭鑫培先生从小聪明伶俐,耳濡目染京剧,表演水平日渐长进,深得观众喜爱 , 被人们称作“小叫天” 。曾经听我的爷爷说:“当年,谭鑫培经常去宫廷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唱戏 。”
据记载,谭鑫培先生是京剧“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京剧谭派创始人 。他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自组“同春班”,十六年(1890年)入升平署“内廷供奉” 。十八年(1892年)重组“三庆班” 。三十一年(1905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京剧无声影片《定军山》片断,谭鑫培先生主演的电影《定军山》,拉开了中国电影的序幕,他被国人尊为梨园泰斗 。他以“云遮月”的好嗓子和精湛的艺术,创立了在京剧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谭派”,被称为“伶界大王”,京津京剧舞台有“无腔不谭”的说法,他对中国京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经他改编的100多出戏,至今仍在演出 。在京剧史上,京剧“谭派”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京剧艺术流派 。他精心培育了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位京剧大师 。杨小楼(1878年—1938年)是“同光十三绝”之一杨月楼之子,原籍安徽怀宁 , 生于北京,被谭鑫培先生收为义子,依谭氏家族排名嘉训 。梅兰芳先生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写道:“我心目中的谭鑫培、杨小楼这二位大师,是对我影响最深最大的,虽然我是‘旦’行,他们是‘生’行,可是我从他们二位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最重要 。”
谭鑫培先生的墓园坐南朝北 , 墓地呈方形 , 墓丘呈坟包状,据记载,墓丘直径5米,高1.3米 。墓园占地约500平方米(最初是12亩地),四周建有围墙 。墓园正门的石门上方写着“国剧宗师”四个大字 , 楹联是梁启超的两句诗:门右侧是“四海一人谭鑫培”,旁边儿墙上镶嵌的石板上刻着“谭鑫培墓” , 注明了是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门左侧是“声名廿纪轰如雷”, 旁边儿墙上镶嵌的石板上刻着“谭鑫培墓重修记” 。穿过石门,迈上5层石阶,就可以瞻仰高台上的墓碑和坟冢 。虽然已经是冬季了,但墓园里依然呈现着松柏青翠,庄严肃穆,宁静优雅 。在这里 , 凝固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在这里,长眠着国剧宗师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
墓园门前新建的柏油路有三上三下六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 路的中间设置了白色锌钢隔离栏,每组隔离栏上面都有半圆形蓝色反光膜 , 人行道上铺设了吸水砖和盲道 。在马路边儿还堆放着许多白色铁质电灯杆 。墓园四周已经盖起了十几层、几十层的高楼,还有一些高楼正在建设中,工地上矗立着许多高高的塔吊,旁边儿还有许多蓝顶彩钢板工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