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心情燥凉,寒露远离“悲秋”情志

调神养生是中医养生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调神养生主要分为安静养神法、七情调和法和四时调神法三大类 。寒露调神养生的重要性在于秋末冬初是一年中诱发精神疾病最多的时期,也是抑郁症的好发期 。这个时节很容易心绪低落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悲秋” 。
寒露节气为什么容易产生悲秋情绪
生理因素
为什么此时最容易悲伤呢?原来这个生理因素是相关的 。秋天内应于肺,悲忧最容易伤肺;肺气脾气一虚,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就下降,使秋天多变的气象诸要素更易入侵人体 , 从而致病 。深秋至冬季是一年中诱发精神疾病最多的时期 。工作压力大的青年要引起注意 。
激素变化
其次,“悲秋”与人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情绪感受密切相关 。在大脑中有一个似豌豆大小的腺体——松果体,被称为人体的“生物钟”,它分泌的褪黑激素会使人情绪低落、悲哀伤感或昏昏欲睡 。其分泌受昼夜自然规律的控制 , 秋天若光照不足,会使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明显增多 。于是人体细胞极不活跃,新陈代谢相对减慢 , 人的情绪也就抑郁消沉、郁郁寡欢,科学家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症” 。
秋燥导致情绪易怒
此外秋燥容易让人上火 , 遇事容易急躁发火,影响心境和情绪 。“悲秋”的初期表现是睡眠开始不太好,神经衰弱;经常烦躁不安,觉得生活有点无聊,每天无所事事,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往往早餐起来觉得这一天很难过,下午则会好一些,晚上反而会平静下来 。如果三个星期以内出现这种情况还不至于导致疾病,若持续两三个月 , 则要找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 。若超过三个月,则属于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 。
如何消除“悲秋情绪“
为了消除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 首先必须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 。
此外,还要适当补充些碳水化合物 , 少吃些高脂类的食品,如蛋糕、奶酪等 。肝气郁结者 , 可以服用些疏肝理气的药 。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 做到静心 。尽量多晒太阳 , 以抑制松果体分泌过多的褪黑色素 。注意平衡饮食也可以避免“悲秋” 。民间常通过吃南瓜子消火,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南瓜子助消化,可以泻火 。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
【谨防心情燥凉,寒露远离“悲秋”情志】经常放松,让身心保持舒坦平和的状态 。放松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平抚情绪、安定心神 , 更能有效帮助睡眠 。大哈欠、伸懒腰、深呼吸等都是人体自动的放松机制,差别在于程度不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