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二 )


(2)虫害:
①蚜虫:属同翅目昆虫,多在6~8月发生,主要为害植株上部的嫩茎叶 , 从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和50%杀螟松1000倍液喷洒,每7天1次 。
②豆荚螟:鳞翅目螟蛾科昆虫,一般在6~9月发生,成虫产卵于嫩荚或花苞上,幼虫孵化后为害种子 。防治方法:在成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8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3~5次,直到种子全部成熟 。
【收获与加工】黄芪药用部分为根部 。必须长至一定的长度和粗度才能采收 。一般3~4年即可采收 。以秋季10~11月为采刨期 , 因其根生长很深,采挖时应以铁镐深刨,一般刨至100厘米左右,才可拔起 。刨时切勿损伤其外皮并避免折断 。然后洗净泥土,将黄芪放于沸水锅内略浸1~2分钟,随即取出,置阴凉处,回润其身份,再削去头尾 , 然后用绳捆把晒干,再搓直,这样可使根条挺直,再分别成庄 。
【药材形状】
1、黄芪: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 , 上端较粗 , 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 。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 , 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具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 。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空洞 。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
【黄芪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2、红芪(多序岩黄芪):根呈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灰红色,具纵皱及少数支痕,易整皮剥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 。断面皮部淡棕色,中间具棕色环 。质坚硬而致密 , 粉性 。气微,味微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