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诗词

1、端午节的诗词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2、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文天祥《端午感兴》
4、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北方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端午节
2、正文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 , 如吃棕子、赛龙舟等 。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 。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 , 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 。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 。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 , 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 。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 。微风徐徐吹过 , 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 。但是 , 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
3、端午节的粽子赞词【端午节的诗词】1、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 , 香满堂 。
2、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 。
3、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
4、在粽子的小脚上放一颗赤豆,吃的时候,蘸一点白糖,就非常满足了 。
5、粽子一般都是三角形的 。陷料不同,口感也不同,我个人比较偏爱豆沙的 。
6、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
7、两千多年来 , 涛涛江水千古诉忠魂 。幽怨刚强的乐音,在芦苇叶中奏鸣 。
8、吃粽子 , 是在咀嚼遥远,鲜活记忆,汨罗江用清澈的水流,融合了孤独而伟大的灵魂 。
9、粽子里聚满了,滚滚而来的天地人的合音 。继承屈原的无畏勇气,发扬屈原众人皆醉他独醒、刚正不阿的精神 。
10、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 。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
11、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4、关于端午节的习俗1、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2、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