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阴阳五行学问?

阴阳与五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先说说阴阳吧,起初来自人们对阳光向背的观察,事物向阳光的一面为阳,背阳光的一面为阴 。随着人们对事物的研究,发现宇宙中的万事万象都可归为阴阳两大类,用阴阳来解释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现象,阴阳的概念在不断的引申和扩大,比如:天地、日月、昼夜、寒热、明暗、黑白、男女、上下、内外、进退、动静等 。阴阳关系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阴中涵阳,阳中涵阴,互相依存,彼此消长 。正如老子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与现代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完全相符 。所以我们看待事物,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去看,而应该全面地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下来再说说五行学说,我们的先辈,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依其性质和特点,进行比拟和归类成五种基本物质,即金、木、水、火、土 。这五种物质的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宇宙间的万物才有了生长和消亡 。其实金、木、水、火、土是五种能量物质,它们间的生助冲克,才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中医就是用五行对应人的五脏六腑的典型应用,利用五行的生克制化的推演,珍断发病的部位,辩证思治,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总之阴阳五行是我们祖先用以解释世间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金钥匙,值得研究和继承 。
阴阳和五行,本来都是实物 。《诗经》里的阴阳,乃是指日光的有无;春秋时代,“阴阳”又与“风雨晦明”合称为“六气”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里面说:五行木火土金水,水会渗到土里,味道变咸;火会烤焦东西,味道变苦;木有曲直,结出的果实有酸味……这些内容,其实类似“科普手册”,这种“科普”在当时很先进,但在今天却早已成为常识 。
自古就有《医易同源》一说,医为中医,易为《易经》,源为阴阳五行 。也就是说中医的医理和易经的卦理都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 。古代有许多名医都精通《易经》,易经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远比中医深入 。阐述医理的《皇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想要学习《皇帝内经》和《易经》,必须先熟练掌握阴阳五行学说 。

如何理解阴阳五行学问?

文章插图
如何理解阴阳五行学问?
这个问题确实很大 。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
首先,要先理解阴阳五行,才能理解阴阳五行的学问 。
阴阳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些,但不要拘泥于白天和黑夜,太阳和月亮,男和女,把视野放大些,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都可以理解为阴阳,比如生和死,清和浊,天和地 。要尝试理解一个广义的阴阳,这样对这门学问才好理解 。
五行相对复杂一点 。木,火,土,金,水 。阴阳即为两仪,两仪生四象,木,金,火,水,再垂直生土,五行是由阴阳变化而来 。五行之间关系比较复杂,既有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又有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五行把事物分的更加精细 。
【如何理解阴阳五行学问?】阴阳和五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区分标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对于人而言,阴阳就好比男和女,用男女就能将人分开,男女是人的属性 。五行就比如人的肤色,有黄色皮肤,有白色皮肤,有黑色皮肤等,用皮肤也能将人分开,肤色也是人的属性 。这样就有了黄皮肤男人,黑皮肤女人等 。可能我表达能力不好,慢慢梳理一下吧 。
阴阳五行理解了,那么阴阳五行学问,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
我们之所以要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得到他们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正确结果,以便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的指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