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苋菜

【中药名】刺苋菜 cixiancai
【别名】刺苋、野刺苋 。
【英文名】Herba Seu Radix Amaranthi 。
【来源】苋科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的全草 。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 , 高30~100厘米 。茎圆柱形,多分枝 , 具纵纹,绿色或带紫色,无毛或稍被柔毛 。叶互生 , 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圆,具微凸头,基部楔形 , 全缘;叶柄旁有2刺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下部花穗常全为雄花;苞片在花穗基部者变为尖锐直刺;小苞片狭披针形;花被片绿色,顶端急尖;具凸尖,边缘透明,中脉绿色或带紫色 , 在雄花序者长圆形,在雌花序者长圆状匙形;雄蕊花丝略与花被片等长或较短;柱头3 。胞果长圆形,在中部以下不规则横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 。种子近球形,黑色或棕黑色 。花、果期5~11月 。
【产地分布】生于村旁空旷荒地或路旁 。分布于我国西北、中南、华东、华南和西南各地 。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
【药材性状】根圆锥形,长短不一 。茎直立,圆柱形,上部稍扭曲 , 长30~70厘米,直径0.3~0.5厘米;表面淡黄色或淡黄绿色,有深纵槽,上部有微毛 , 下部无毛;体轻,质韧,断面类白色 。叶互生 。叶片皱缩 , 多破碎 , 完整者呈长卵形,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灰绿色 。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密生小花 。花单性,雌雄同株 。胞果,卵形 。种子细小,黑色 。气微,味淡 。
【性味归经】甘、淡,凉 。归胃经、脾经、大肠经 。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
【刺苋菜】 【临床应用】用量15~60克 , 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用治赤白痢疾、湿热腹痛、痔疮出血、白浊、血淋、皮肤湿疹 。
【主要成分】根含α-菠菜甾醇、混合皂苷,其中分离得皂苷元有齐墩果酸,糖分为D-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 。茎叶含α-菠菜甾醇、三十一烷 。有报道叶含微量氢氰酸 。
【使用禁忌】阴盛阳虚体质、脾虚便溏、慢性腹泻者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