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马蔺子
【别名】荔实、马楝子、马莲子、蠡实 。
【英文名】Chinese Iris Seed,Seed of Chinese Small Iris
【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 pallasii Fisch.var. chinensis Fisch.的成熟种子 。
【马蔺子】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根茎短而粗壮 , 根棕褐色,细长而坚韧 。叶基生 , 成丛,坚韧,叶鞘枯死后常裂成细长纤维状的残留物,叶片条形 , 灰绿色,先端渐尖 , 基部带紫色,全缘,两面具7~10条突起的平行脉 。花葶从叶丛中抽出,苞片3,花蓝紫色,花被6,外轮3,花被片较大,匙形,向外弯曲而下垂 , 中部有黄色条纹,内轮3花被片倒披针形,直立,花被下部联合成筒状,花柱3深裂,花瓣状,顶端2裂 。蒴果长椭圆形,具6条纵肋,先端具尖喙,种子近球形或不规则形,棕褐色,有棱角 。
【产地分布】生于向阳山野、路旁、沟边、草地及草甸,也常栽种于庭院中花圃旁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果实 , 晒干,搓出种子,簸净,炒熟、捣碎用,或以醋拌炒 。
【药材性状】不规则多面体,长约5毫米,宽3~4毫米 。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略有细皱纹,基部有浅色种脐 , 质坚硬,不易碎裂 。切断面胚乳发达,灰白色,角质,胚位于种脐的一端,白色,细小弯曲 。气微弱,味淡 。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 。归肝经、胃经、脾经、肺经 。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血 。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
【临床应用】用量5~10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治疗黄疸型肝炎、痢疾、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咽炎、痈肿、疝痛 。外用适量捣敷 。治疗骨结核:马蔺子置铁锅内炒干研粉,内服 , 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儿酌减 。
【药理研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并有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作用 , 有抗辐射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具有抗生育、抗着床等作用 。马蔺子甲素腹腔注射或灌服 , 对小鼠官颈癌、淋巴肉瘤、腹水型肝癌等有显著抗癌作用;马蔺子甲素和马蔺子乙素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抗癌作用与放射增敏作用均无骨髓抑制副作用;马蔺子甲素与阿霉素和三尖杉酯碱合用可阻断白血病瘤株耐药性;马蔺子甲素腹腔给药或灌服给药,对正常小鼠或荷瘤小鼠迟发超敏反应均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亦有非特异性免疫吞噬功能作用 。毒性:马蔺子甲素小鼠腹腔LDso为(25.4±1.9)克/千克 。
【化学成分】种皮的醚溶性部分含马蔺子甲素、马蔺子乙素、马蔺子丙素等 。另含羽扁豆烯-3-酮、白桦脂醇、β-谷固醇、植物蜡及多种脂肪酸等成分 。
【使用禁忌】燥热者禁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
【配伍药方】①治黄疸肝炎 , 小便少而黄:a.马蔺子9克,水煎服 。(《宁夏中草药手册》)b.马蔺子9克,茵陈15克 。水煎服 。(《湖北中草药志》)
②治诸淋浊:鲜马蔺子60克,加冰糖15克,开水适量,冲炖 , 于饭前服 。(福州台江《民间实用草药》)
③小便不利:马蔺子6克,车前草9克 。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小便不通:a.马蔺子6克,捣碎,水煎服 。(《天津中草药》)b.马蔺子25克 , 扁蓄10克,木通10克 。水煎空腹服,日2次 。(《吉林中草药》)
⑤治痢疾初起:马蔺子9克,黄刺皮9克 。水煎服 。(《西宁中草药》)
⑥治食积不化:马蔺子炒焦,每服9克 。(《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