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太白米 taibaimi
【别名】九子、假百合。
【英文名】Notholirii Bulbuliferi Bulbus 。
【药用部位】百合科假百合属植物假百合Notholiriom bulbuliferum (lingelsh.)Stearm的鳞茎 。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茎高60~150厘米,近无毛 。鳞茎窄卵形或近圆筒形,由基生叶的基部增厚套叠而成 , 外具黑褐色膜质鳞茎皮;须根极多,其上生有多数小鳞茎;小鳞茎卵形,淡褐色,直径3~5毫米 。基生叶数枚,带形 , 长10~25厘米,宽1.5~2厘米 。茎生叶呈条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有花10~24朵;苞片叶状,条形;花淡紫色或蓝紫色;花被片呈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先端绿色;雄蕊与花被片近等长;子房淡紫色,柱头3裂,裂片稍反卷 。蒴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有钝棱 。花期7月,果期8月 。
【产地分布】生于高山草丛或灌木丛中 。分布于四川、西藏、陕西、甘肃等地 。
【采收加工】7~8月采挖小鳞茎 , 去外皮,阴干 。
【药材性状】呈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两头略尖 , 高3~毫米,直径3~4毫米 。表面褐色或灰褐色,具5~8条突出的纵棱 。外壳薄而脆,易破碎 , 壳内有一层淡黄棕色半透明薄膜,膜内有2~瓣黄白色鳞叶相互抱合如米粒状 。外层鳞叶较大 , 直径2~3毫米,内层鳞叶较小 , 直径约1毫米 。质硬,断面粉性 。气微,味辛、微苦 。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苦 。归脾经、肺经、胃经、大肠经 。
【功效与作用】宽胸利气 , 健胃,止呕,镇痛 , 止咳 。属理气药 。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1.5~6克;研末,用量1.2~2.4克 。主治症瘕积聚,胃痛腹胀,胸闷,呕吐反胃 , 风寒咳嗽,小儿惊风 。
【药理研究】镇痛祛痰作用:太白米乙醇提取物毒性低 , 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显著的祛痰作用
【化学成分】鳞茎含甾体生物碱:太白米苷甲、太白米苷 。生物碱:β1-查茄碱,新太白米苷,茄次碱-3-O-β-D-吡喃葡萄糖苷 , 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哺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 。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
【配伍药方】①治胃痛腹胀:太白米2. 1~2.4克,凉开水或凉生姜水冲服(生姜水必须放凉,否则服后即呕吐) 。(《陕西中草药》)
【太白米】 ②治风寒咳嗽:假百合2. 1~2.4克 。蜜炙 , 姜水煎,放凉服 。(《陕西中草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