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砂

【中药名】硇砂 nao sha
【别名】北庭砂,赤砂、黄砂,狄盐,气砂 , 透骨将军,戎硇,白硇砂、淡硇砂、岩硇砂 。
【英文名】Sal Ammoniacum 。
【药用部位】为氯化物类卤砂族矿物卤砂(硇砂)Sal Ammoniac的晶体或人工制成品 。
【矿物形态】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 。晶体呈粒状、不规则块状或纤维状集合体 。多数呈皮壳状、被膜状产出 。无色、白色、淡灰色、黄白色或灰褐色 。透明玻璃光泽或半透明乳状光泽 。解理不完全 。断口贝壳状 。硬度1.5~2 , 相对密度1.53 。味咸而苦 。露置于空气中易潮解 。
【产地分布】为火山喷气孔附近的升华物 。亦为燃烧的煤层中的升华产物 。鸟粪沉积中也有 。产于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
【采收加工】采得后除去杂质、砂石 。或可由人工合成:①以氢氯酸与氨或氨的化合物作用而得 。②以氨水中和铁板浸渍(大部分为氯化亚铁)而得 。③为索尔夫制碱法之副产品 。④以氨水作用于氯化钙而得 。
【药材性状】呈不规则扁块状晶体;上表面粗糙,呈粗晶粒状或乳状凸起,白色、淡灰白色 。底面不平坦,多呈致密细粒状;淡黄色至黄色(硫黄) 。条痕白色 。体轻,质脆,易砸碎 。断面纤维状 。玻璃光泽 。具硫黄气 , 味咸而苦,有强烈刺舌感 。易溶于水,在乙醇中略溶 。
【性味归经】性温,味咸、苦、辛 。归肝经、脾经、胃经 。
【功效与作用】消积软坚,化腐生肌 。属拔毒生肌药 。
【临床应用】外用:研细撒;或调敷;或入膏贴;或化水点、涂 。内服:用量0.3~1克,入丸、散,不入煎剂 。主治癥瘕积聚 , 噎膈反胃,喉痹肿痛,痈肿,瘰疬 , 翳障,息肉 , 赘疣 。
【药理研究】抗肿瘤作用:硇砂成分体外对人L????肝癌细胞系有抑制作用,且强度与药物浓度相关 。体内实验可使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直至瘤块坏死吸收消失
【化学成分】硇砂主要含氯化铵(NH?Cl);尚含Fe³?0.005% 。
【使用禁忌】内服宜慎,不宜过量,孕妇禁服 。肝、肾功能不全及溃疡病患者慎服 。生品有腐蚀性,忌内服,只作外用 。
【硇砂】 【配伍药方】①治虚中有积,心腹胁肋胀痛:附子半两(炮),硇砂一钱(汤飞),丁香一钱(不见火),干姜一钱半 。上为细末,旋人硇砂研和,用稀面糊为丸 , 如梧桐子大,每服十粒,加至二十粒,生姜汤下 , 不拘时候 。(《魏氏家藏方》硇附丸)
②治翻胃吐食,十膈五噎,呕逆不止 , 心腹疼痛,粥药不下:附子一枚,硇砂一分(先将附子剜脐作孔,入硇砂于内 , 用生面作饼裹之,慢火煨令焦黄,去面,取附子、硇砂为末) , 木香三钱,丁香三钱(二味同为末) 。上件一处拌匀,面和为丸 , 每两作二十丸,捏作饼子,每服一饼,用拇指大生姜一块,切作二破 , 置药在内 , 湿纸裹煨香熟,和姜细嚼,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杨氏家藏方》硇附饼子)
③治疗疮:硇砂、雄黄、天南星、砒霜各等分,麝香少许 。上研为细末 。用竹针针开用药,到黄水出,疮已 。(《宣明论方》)
④治鼻生息肉:硇砂一钱 , 轻粉三分,冰片五厘,雄黄三分 。上共为末,每日五六次点之 , 渐化为水 。(《外科正宗》硇砂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