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密度养鱼?( 二 )


①看水色,关键在于掌握四字原则:即水体的“肥”“活”“嫩”“爽”,首先看水色是否为鲜嫩的淡黄绿色,透明度是否高于25cm,水体颜色是否会在1天中出现多次变化,如出现一日三变或多变就表示水体为鱼种生存的最适养殖水体,就不应再投放饵肥;②看天气,指看是否可能出现闷热或暴雨天气,是否会发生气温突变,避免水温骤变引发鱼群感冒;③看鱼群活动,指观看鱼群是否出现浮头或萎靡不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六、饵料投放
1. 投饵量及投饵计划
(1)投饵量一般可通过公式计算 。即全年投饵量=池塘的鱼产量×饲料百分比×饲料饵料系数×鱼塘面积,计算公式:
q=prka式中:
q-某种饲料全年的用量(kg);
p-池塘的鱼产量(kg/亩);
r-该种饲
料的搭配比例(%);
k-该种饲料的饲料系数;a-鱼池总面积(亩) 。
(2)投饵量确定 。一年中各月的投饵计划,主要是根据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和饲料供应情况来制定 。鱼类摄食量通常与水温变动成正相关,与饵料系数及鱼类的体重成反相关,即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鱼类生长明显,反之超过或低于适温,则必须减少饵料投放 。主要需遵循“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即精青饲料放在鱼类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 。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鱼类的适温季节为5月下旬-9月下旬,5月份以前及10月份以后投喂饵料的比例应相应减少,1-3月份则不应投喂饲料 。每日投饵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和鱼类摄食情况而定,具体做法:①颗粒饲料投喂量以鱼群20min内吃完为佳;糊状饲料投喂量以鱼群1h内吃完为最佳;青饲料则应当天吃完,以免污染水质;如果投放青鱼饲料(如螺蛳、蚌、蚬、蛤等)则没有数量和时间限制,以下次投饵前吃完即可 。②根据天气确定投饲量:如果水温为适温,天气晴朗且水中溶氧量高,应适当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以免污染水质 。③根据水质好坏确定投饲量:如果水体气味清新,清爽,透明度高,且鱼类活动积极应适量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 。如水质已被污染,应立即捞出腐败物,开动增氧机,补充新鲜水,以便水质变好 。
2.各种养殖鱼类的饲料及调配
(1)草鱼属草食性鱼类,为南部县主要养殖的常规鱼类 。苗种期以及商品鱼阶段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成鱼养殖阶段则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即“两头精,中间青” 。由于南部县主要采用春放模式,所以应在上年年底前种植好黑麦草、苏丹草等饲草 。3月份鱼种下池时由于水温低,应少量投喂精料或青饲料 。至4、5月份后,由于水温已超过15℃,精青饲料投喂量可适当增加 。5月下旬-9月上旬水温一般为24~29℃,达到适温,此时草鱼食量最大、生长最快,应大量投喂精青饲料,以便快速达到商品鱼规格,迅速捕捞上市,降低养殖密度,为小草鱼提供最适生长环境 。10月份以后气温降低,应尽量少投饲料,直至年终捕捞 。
(2)青鱼属肉食性鱼类,四大家鱼中的贵族鱼种 。成鱼阶段,以螺、蚬等贝类为主食,精饲料为辅食 。2-3月份,当小青鱼个体很小时,由于没有大量繁殖螺、蚬等贝类,需少量投喂磨碎的青饲料,以免水质污染 。当青鱼体长达到16.5cm时,则可将螺、蚌、蚬等贝类轧碎投喂,同时投饲少量磨碎精料 。当青鱼体长达到23cm以上时,除投喂轧碎的螺、蚌、蚬外,应适当投喂小螺、小蚬 。到了7月份,应大量投喂螺、蚬,9月上旬以后,青鱼体重大部分已超过0.5kg,池塘内的螺、蚬等资源已极其丰富,需抓紧时间猛投精饲料,以促使其快速生长 。10下旬-来年2月份,由于水温下降较快,应减少饲料投放,以免污染水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