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刑罚“一丈红”,到底有多残酷,为何感觉受过此刑的嫔妃都活不久?( 三 )


普通女子如此面对外人,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让女人上梯子 。
梯子非常高,足有十几米,普通女子看到这么高的梯子都会头发晕、腿发软,根本没有胆量上去 。
但是狱卒会在女子的脖子处套上一个打有活节的绳子,然后让两个狱卒使劲地拉绳子让你上,不怕你上不去 。
而且脖子被锁紧的女子为了缓解绳子对颈部的压力,也会身不由己地顺着梯子往上爬 。
更可怕的是,梯子下面和四周摆满了木制的非常尖锐的锥子,掉下去就会被竹锥子扎成马蜂窝,所以不怕你不往上爬 。
可是不管女犯人爬得多高,也难逃一死,要么被勒死,要么精疲力尽失足从梯子上跌落,摔死在底部的锥子上 。
其实上述刑罚不是清代的发明,都是传承下来的 。
中国古代刑罚五花八门,用十大酷刑根本就无法包括,除了上面我们列举过的,比较知名的还有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刖刑,插针,活埋,鸩毒,棍刑,锯割,断椎,灌铅,刷洗,弹琵琶,抽肠等20多种 。
那么,清代刑罚“一丈红”,到底有多残酷,为何感觉受过此刑的嫔妃都活不久?

清代刑罚“一丈红”,到底有多残酷,为何感觉受过此刑的嫔妃都活不久?

文章插图
本文主要探讨的刑罚“一丈红”,并不在十大酷刑之列,也不在《大清律例》之内 。
准确地说,它是一种私刑,是大清后宫一个后妃发明的,专门用来惩戒那些不听话的嫔妃和婢女 。
那时候也没有专利申请,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发明者到底是哪个后妃,已经无从考证 。
尽管如此,“一丈红”所造成的伤害一点都不比十大酷刑小 。
说起来“一丈红”跟宫刑和幽闭大致相似,都是撞击受害者的腹部,使其子宫脱落,达到让其绝育的目的 。
所不同的是,幽闭使用的是棍子之类的硬物,“一丈红”使用的是宽木板,外面用布5包着 。
表面上看,这样比较人性化,其实不然 。
因为这样施刑经历的时间更长,犯人承受的痛苦更多,她们受的伤是内伤,更摧残人 。
清代刑罚“一丈红”,到底有多残酷,为何感觉受过此刑的嫔妃都活不久?

文章插图
而且在施刑过程中,施刑的太监往往会失去耐心,用力会越来越大,板子上的布也会破烂脱落,直到打得当事人皮肉溃烂,鲜血淋漓,四处飞溅,将一丈之内的地面染成红色,所以被称之为“一丈红” 。
一场刑罚下来,受刑的女子大多抵挡不住,会当场死亡,活下来的机会微乎其微 。
即使受刑的人命大,没有一命归西,对内脏的伤害,以及造成的外伤也难以治愈 。
况且后妃也不会对他们施以援手,允许宫女去救治他们 。
因此说无论是后宫里的婢女,还是失去皇上宠爱、没有背景的后妃,都对“一丈红”非常恐惧 。
不过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关于“一丈红”的记载,只有在宫廷戏中才有这样的场景出现,但是这样的情节经不起推敲,纯属编导为了博眼球进行的虚构 。
在清宫戏中,似乎宫女的命不是命,打死了跟打死一条狗差不多,其实不然 。
乾隆时期,一个皇妃打死了一个宫女降级处理,尽管她还是乾隆的宠妃 。
打死宫女的妃子名叫汪氏,比乾隆小了36岁,深得乾隆宠爱 。她生下的十公主,是最小的公主,备受乾隆恩宠,“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 。”
清代刑罚“一丈红”,到底有多残酷,为何感觉受过此刑的嫔妃都活不久?

文章插图
成为和珅儿媳妇的,就是这位十公主 。俗话说恃宠而骄,正是因为皇帝太宠爱了,惇妃才有恃无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