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雨(28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 
【武家庄的初雪】11月的张家口山区入了夜 , 有时会有雪花东一片西一片地飘落 。
 它们在村广场老槐树的大喇叭底下顽皮地追逐 , 在我们工地轰鸣的打印机器人前挽着手舞蹈 。 它们在探照灯下泛出点点柔和的银光 , 飘啊摇啊地飞旋到那排沿山势铺开的屋顶上 , 被靠山窑洞里飘出来的炊烟一卷 , 就嘻嘻哈哈地纷纷躲藏在夜幕中了 。
 将雾蒙蒙的玻璃用袖口擦开一小片向外望 , 远处峰峦如聚 , 山野小道一直转到凿着梯田的另一边 。 高低错落的山脊线 , 承托着一重重沉淀下来的天穹 , 零星的灯火镶嵌在起伏的山势间 , 四下里静悄悄的 , 飞雪明灯间偶然融入一响新闻的声音 。 在这个时间 , 烧肉与炝锅的香气会从那里跟着北风送过来 。
 大约到了明天日出 , 这片寒风料峭的山岭 , 就会覆遍薄薄的一层白霜 , 愈发是一片苍茫 。 那几头总在窑洞前嘴皮子乱嚼的青驴 , 想是不能再随主人上山驮秸秆去了 。
 山区的冷是那种能直接钻进骨髓里的 , 下雪的夜晚更添了一重阴潮 , 穿着厚重得没法弯腰的军大衣像是罩了一层冰壳 , 根本暖不回从衣褶里渗进来的寒气 。 民宿改成的办公室兼实验室只有薄薄的一层板门 , 门缝足有两指宽 , 呜呜咽咽地漏风 , 我踩着小板凳一根根钉子凿上的挡风帘子 , 总在身后呼呼哒哒地折着跟头 。 屋里唯一一个小电暖气即便开到最大 , 也只能暖得到前胸 , 暖不过后背 , 身前身后是冰火两重天 。
 在工地机器人上搅料的张师傅进来找我拿添加剂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 他总是抄着两只厚实的大手 , 黄土地一样千沟万壑的皱纹里嵌着灰土 。 我看他嘴唇都冻裂了 , 倒了杯热水递给他 , 他一屁股坐在板凳上 , 连连摆手 , 只一个劲儿跟我念叨:“这边添加剂还有没有 , 料太稠啦!管子要冻住啦!” 
 我负责调配的混凝土添加剂 , 需要将四种成分分别精确到克称量 , 随时根据湿度和温度的情况调整配比 , 然后封装成袋由搅料的师傅掺在打印用的混凝土里 。
 因为气温骤降 , 混凝土结块速度加快 , 作为混凝剂的聚羧酸含量统一调整为原来的一半 , 因此新的添加剂必须重新称量 。 我搓了搓冻僵的手指 , 重新拾起了药匙 , 轻轻在烧杯边沿磕动 , 观察着电子秤跳跃的数字 , 然后把它们一一加入烧杯 , 混合封装 。
 不一会儿 , 娟子洪亮高亢的笑声在门口响起 。 这位健壮亲切的妇人又给我们端来了新出锅还冒着热气的排骨汤 , 忙不迭地用碗盛了推在我们面前 , 还要一人多舀上两块棒骨 。 她一笑就露出一整排白牙 , 黝黑眼角深深的鱼尾纹扫进鬓角里去 。
 这位地道的农村妇女是我们3D打印住宅未来的户主 , 她时不常就来我们的实验室转转 , 一会提着几箱水果 , 一会拎着几斤小米 。 多数时候 , 她就站在宅基地轰鸣运行的打印机器人前 , 踮着脚尖 , 伸长脖子看着那些匀速运行的打印头缓缓喷出混凝土 , 一行行叠加成形态各异的墙壁 , 眉开眼笑地操着乡音 , 侧头和街坊邻居们交头接耳 , 一面聊一面频频抬头 。
 住在村西头窑洞里的张爷爷也挪到我们工地的围挡外 , 背着一只手驻足 , 笑呵呵地把脸凑在栏杆上 。 雪片将他白发稀疏的头顶染白了 , 儿媳妇替他披上外衣一个劲地劝 , 他偏盯着工地内那屈伸自如的机械臂不肯离开 , 还小孩子气地一跺脚 , 古铜色的脸上那一对蒙着翳的眼睛在探照灯下闪着光 。
 两天前我刚刚去张爷爷家里拜访过 。 还记得那天张爷爷黑红的脸上笑出了一片光泽 , 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问 , 什么时候我们也给他盖这样的“高科技”房子 , 他到时候要把远在千里外打工的儿子孙子都叫回来 , 全家一起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