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一水风水布局 三山祖庙风水图片




三山一水风水布局 三山祖庙风水图片

文章插图

三山国王是潮汕及台湾潮籍民众所奉的地方守护神 。指潮州独山、巾山、明山三位山神 。据称,宋太宗封此三山神为国王,故有此称 。三山国王起源于潮汕地区,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植根于千万民众心中,而且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神祗 。俗称王公(有地方称为王爷),与其夫人合称为王公夫人,其信仰在潮汕大地十分兴盛,作为潮汕的守护神,三山国王及其夫人在潮汕人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 。供奉三山国王的庙宇遍布潮汕的每一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其实三山国王庙的数量远不止记述的那么多,很多小村庄都有三山国王庙,还有一些其他神灵的庙宇也同时供奉着三山国王 。
每年正月,各地都要举行三山国王的迎神游神活动,全民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戏,兼有舞狮、舞龙,游灯笼等娱乐活动,场面壮观,盛极一时,热闹非凡,老幼皆乐 。
潮汕本土人口约1000万,而移民海外的潮汕人达到了1500万,由于大量潮汕人移民海外也把三山国王信仰传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 。在潮汕的霖田祖庙,已迎来海内外及港、澳、台同胞的进香团成百万人 。除进香外,还进行寻根问祖活动,甚为感人 。实际上,三山国王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纽带和桥梁 。
由来据清朝同治三年的《广东通志》称,独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对峙,“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王峰之界石,庙食一方” 。乡民遂于巾山之麓置祠合祭,水旱疾疫,有祷必应 。
宋太祖赵匡胤开基以后,刘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诉于神,天果然雷电以风,助王师之讨伐,刘备兵败,南海以平 。宋太宗征太原时,在城下见金甲神三人,操戈驶马,冲锋在前 。凯旋后,观三金甲神在城上 。人以潮州三山神奏告太宗 。宋太宗即诏封明山神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神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神为惠威宏应丰国王 。赐庙额为“明贶” 。岁时合祭 。
另据《潮州府志》,三山国王之事迹略异 。府志称,宋代末年,恭帝被北掳去 。文天祥立端帝于福州,改元景炎 。元兵压境时,张世杰奉帝南奔潮州,至揭阳县境,又被围 。情势危急之中,忽见天气骤变,风雷昼晦,有兵马三支,从三面山中,由三位将军率领,冲杀而出,驱退元兵,斯围即解 。帝与众臣正欲向三支兵马致谢,兵马迅速按原路退去,顷刻间不见踪影 。风雷过后,细视周围,三面环山,一为绿树苍苍,一为白石峨峨,一为土色赭赭 。于是封三山为三山国王 。邑人立庙祀王,所塑神像则一为青面,一为白脸,一为赭颜 。此三山即为独山、巾山和明山 。
三山一水风水布局 三山祖庙风水图片

文章插图

历史沿革“三山国王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 。隋初隋文帝时期,潮汕之三山(明山、巾山、独山)出现神迹 。当地人便在巾山之麓建庙奉祀此三山之神,至今已具1400多年历史 。
唐朝开始,三山神成为当地山神,潮人对三山神普遍顶礼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其职能在禳灾纳福,为一般民众服务为主 。相传唐代中期,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适逢潮州水患不断,民不聊生,于是他便向“三山国王”祈求 。果然,三天后雨过天晴,韩愈随即尊奉三山为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