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著名例子 因材施教是谁提出的



因材施教的著名例子 因材施教是谁提出的

文章插图
孔子《论语》传(版权所有)
第十一章 居家从教
王封臣 著
(花椒直播房间号25083932,每周日、二晚21:00直播)
十九、孔子的因材施教
正是因为孔子认为人的水平是有差距的,所以才提出“因材施教” 。
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6·21)
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
强迫小学生学习大学的东西这是不行的,在教育上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有认知差别的 。所以,教育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如同革命时期,从欧洲学习回来的满嘴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学子说的话,中国老百姓和普通战士就是听不懂、就是不理解;而毛泽东用朴实、幽默、接地气儿的语言就能跟大家讲得通讲得透彻,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在平常教育弟子的时候,也是根据不同弟子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 。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 。敢问 。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先进11·22)
子路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 。怎么能听到就行动?”
冉有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听到就行动 。”
公西华问:“子路问听到就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 。冉求问听到就行动吗?您说:‘听到就干起来 。’我糊涂了,这才仗胆来问您(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回答不同) 。”
孔子说:“冉求(过于谨慎)平日做事爱往后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往前推他;子路一人胆子有两人大,(过于莽撞),所以我要往后拽着他点 。
正是因为孔子博学广闻,又开办私学,本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不仅注重文化技艺的传授,更加注重道德节操的塑造,再加上对学生有问必答、有惑必解、毫无隐瞒的教育作风 。使得当时“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像子贡、颜回、冉求、仲弓等应该都是在这一时期投入了孔子门下 。所以,后世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我认为当之无愧 。
(未完待续)
========
孔子《论语》传
根据王封臣先生的国学课程讲座整理而成 。是将《论语》各条恰当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时代中,通过《论语》展示孔子的一生,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
阅读之前的篇章:
第一章 夫子家世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第三章 三桓的前世今生
3-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怎么回事儿?
第四章 “奋”青孔子
第五章三十而立
第六章 齐国内乱
第七章 初会齐景公
第八章 孔子适周
第九章 斗鸡之变
第十章 孔子适齐
【因材施教的著名例子 因材施教是谁提出的】第十一章 居家从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