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训练时 , 负荷逐量加大 , 当超重值加大到8个G时 , 相当于8个王亚平自己的体重压在身上 , 心跳加快 , 呼吸困难 , “五脏六腑它是被牵扯的 , 眼睛会出现黑视或者灰视” , 与此同时 , 她仍需要判读信号、回答提问、发送指令 。
为了完成任务 , 王亚平用尽全力与之对抗 , 几次测试下来 , 她的心率都高出了范围 , 成绩停留在“二级” 。
【王亚平刚刚发了一段“太空朗读”】虽然这样的成绩也能执行任务 , 但于王亚平而言 , “没有最好 , 只有更好 。 ”
训练场外 , 她不断给自己加练 。
在心理与生理的极限边缘 , 王亚平时常想起多年前母亲的鼓励 。 在飞行员培训时 , 王亚平曾向家里打过一通特殊的电话 , 次日 , 她将要挑战第一次跳伞 。 从万里高空一跃而下 , 心中不免有些犹豫 。
电话那头 , 母亲冷静地听着女儿的忧虑 , 不断鼓励她:“我相信你 , 一定能做好 。 ”
母亲的话 , 给予了王亚平突破自我的力量 。
文章图片
一年后 , 超重考核终于达到了“一级” , 看到成绩那一刻 , 她心里涌起一阵“突破自我的幸福感” 。
2013年6月 , 王亚平执行了神舟十号飞行任务 , 在舱内生活了15天 。 而接下来的登天路 , 她等待了8年 , 此行她要挑战一项新的任务——出舱行走 。
舱内、舱外 , 只有一步之遥 , 但背后又是日复一日的学习训练 。
为了适应太空环境 , 王亚平需要穿着120多公斤的舱外服 , 潜入水槽中 , 克服水的阻力和装备自身40千帕的压力 , 在水下模拟作业长达7小时 。
文章图片
由于体形较为清瘦 , 在操作时 , 她需要比其他人付出2倍的力量才能完成 , “每次练完了之后 , 吃饭的时候拿筷子的手都是抖的 。 ”
“太空不会因为女性而改变它的环境 , 也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 。 ”
王亚平用自己最大的诚意与意志力 , 赢得了太空“入场券” 。
03
此次“太空出差” , 王亚平将与5岁的女儿分离半年 , 甚至春节也无法团圆 。
家人曾带女儿到航天城探望王亚平 , 通往大楼的路上贴着造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照片 , 隔着远远距离 , 女儿一眼认出王亚平的照片 , “那是我妈妈!”
文章图片
虽然还不太能理解航天员究竟是做什么 , 但是女儿却早已认定这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
如果得知王亚平要回家 , 不论多晚 , 女儿一定会等她进门 , 碎步跑到王亚平面前 , 拿出拖鞋 , 一句“妈妈穿鞋”消解了王亚平身上所有疲惫 。
每次出门 , 女儿都会为王亚平准备一件小礼物 。
这次“太空出差” , 女儿准备的是一只小兔子 , 在飞船的舱内睡眠区 , 王亚平精心布置了一方小天地 , 里面有家人的照片、女儿的礼物 。
“这一次可能是我们距离最远的一次 , 但一定是我们心离得最近的一次 。 ”
文章图片
出发前 , 王亚平与女儿相互布置了任务:
“照顾好自己 , 照顾好姥姥姥爷 , 好好学习 。 ”
“回来的时候 , 要摘星星回来 。 ”
04
2013年 , 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中向全国8万所中小学的6000多万名师生进行太空授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