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刚刚发了一段“太空朗读”

火箭发射近一个月后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为《朗读者》发来“太空朗读” 。
“太空出差三人组”飘浮于空间站之中 , 凝望着蓝色家园 , 深情地朗读了巴金先生的《激流》总序: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 , 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 , 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 ”
神舟十三号乘组在空间站为《朗读者》发来的朗读
1931年 , 巴金为“激流三部曲”写了总序 , 在序中他认为这一股奔腾的“激流”最终会汇入大海 , 但是大海在哪里呢 , “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 。
90年后 , 这股生活的激流跟随航天员的脚步 , 汇入星辰大海 。
朗读结束 , 翟志刚在飞船中表演后空翻 , 三名航天员飘浮在空中 , 身后是点点繁星和蔚蓝的地球家园 , 他们正带着人类共同的好奇与梦想 , 遨游九天 。
此次“太空出差” , 王亚平成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 , 星海征途背后是一次次拼搏、突破自我 。
王亚平刚刚发了一段“太空朗读”
文章图片

于王亚平而言 , 漫步太空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 小时候的她更愿意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老师或运动员 。
直到2003年 , 神舟五号一跃而起 , 杨利伟成为浩瀚宇宙中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 彼时的王亚平是一名飞行员 , 火箭发射当日 , 她与战友的目光都聚集在电视屏幕上 。
“点火!起飞!”火箭喷出炫目的烈焰 , 划破长空 , 一个遨游九天的梦想在王亚平心里种下 。
01
2009年 , 得知国家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 , 王亚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
进驻航天城后 , 王亚平很快就见到一位熟悉的人——杨利伟 。 她鼓起勇气上前打招呼 , 并问了一个问题:“作为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
杨利伟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学习” 。
“怎么会是学习?”王亚平带着疑惑开始了航天员的培训 。
在航天城 , 高等数学、天文学、解剖学等30多门学科填满了她的课程表 。
王亚平刚刚发了一段“太空朗读”
文章图片

上课第一天 , 教高等数学的清华大学教授面露难色 , “给你们上课可真是把我给难住了 。 ”
原来 , 航天员的理论课程时间安排得很紧 , 大学本科生一年的功课量 , 他们需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消化掉 。
不仅是教授为难 , 航天员们更难 , 面对沉重的课业压力 , 他们唯有争分夺秒地学习 。
那段时间 , 王亚平像高三学生一样 , 背着双肩包穿梭在课堂、宿舍 , 两点一线 , “那三年的时间 , 基本上没有出过航天城大门 , 也没有逛过一次街 , 桌子上台灯基本上没有在12点前熄掉过 。 ”
王亚平也渐渐领悟了当年杨利伟给出的答案 。
王亚平刚刚发了一段“太空朗读”
文章图片

成为航天员的道路上有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 前苏联航天员列奥诺夫曾形象地称其为“上天的阶梯” 。
学习 , 不仅是掌握理论课程 , 更是航天员时刻保持的状态 。
02
2011年底 , 王亚平兴奋地在日记中写下大大的8个字——
“超重考核成绩一级!”
为了适应飞船航行时的第一宇宙速度 , 航天员需要在飞速旋转的离心机上接受超重耐力训练 。 不论男女 , 航天员的训练科目、内容 , 以及考核标准是基本一致的 。
“男同志要做8个G , 我们女同志同样也要做8个G 。 ”
王亚平刚刚发了一段“太空朗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