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药物研究院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11月初 , 由天津药物研究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刘昌孝院士领衔完成的《基于“物质-药代-功效”的中药创新研发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 , 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天津药物研究院作为滨海新区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桥头堡” , 围绕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形成了带有鲜明滨海标签的烙印 , 逐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路径 。
天津药物研究院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文章图片

获奖项目突破中药创新研发领域瓶颈
据了解 , 此次天津药物研究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基于“物质-药代-功效”的中药创新研发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 , 利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和技术平台 , 为全国近百家单位完成了中药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和评价、国际化注册 , 也为我国中药生产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 , 推进了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 获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该项目建立的以“物质-药代-功效”为核心的中药研发创新模式 , 提高了我国中药新药研发水平 , 改变了过去我国缺少中药创新研发的理论和科学模式、制约中药研发水平和产业化效率的瓶颈 。 目前 , 项目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中药新药辐射全国24个省市 , 对我国中药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主研发的新药近3年累计销售额超过300亿元 。 其中 , 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品种2个 , 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8个 , 发表论文600余篇 , 其中SCI论文115篇 , 出版中英文专著20部 , 产生了积极学术影响 。
【天津药物研究院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天津药物研究院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文章图片

充分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
作为滨海新区医药产业创新的主力军 , 近年来 , 天津药物研究院直面中药的复杂性 , 全力开展新药的成药性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评价-产业化转化-上市后临床价值的深入挖掘以及先进制造全过程研究 , 逐步构建起中药创新研发的理论、科学模式和关键技术 , 为实现研发创制“有效药物”和生产制造出“优质药品”提供了关键路径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一直以来 , 天津药物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 刘昌孝院士告诉采访人员 , 天津药物研究院自主形成的科技成果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以实现临床需求为导向 , 能够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二是高转化率 , 科技成果可实现100%转化和100%产业化 , 突破了过去国内相关领域转化率仅为5-10%的产业瓶颈;三是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 用科技创新实现我国医药领域自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
截至目前 , 天津药物研究院自主研发获得中药新药证书41项 , 并全部实现产业化转化 。 其中 , 首创品种39个 , 独家品种33个 , 医保目录收载27个 , 涵盖了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领域的23种重大和常见疾病 。 以天津药物研究院研制的我国第一个滴丸剂型中药新药(速效救心丸)为例 , 该项成果已逐步建立了中药滴丸制剂的共性关键技术 , 并逐步研发创制了系列中药滴丸剂型新药 。
天津药物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研究院近30年已形成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三大板块的创新研发体系 , 具有从靶点分析与验证、分子设计、化合物制备与筛选、原料药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 到制剂处方与工艺研究 , 以及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价在内的非临床评价研究 , 再到临床方案设计和药品注册事务等一系列研究团队 , 目前正在围绕创新药开展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合作研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