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先生是如何害人的 儒教风水害人吗( 二 )



也就是说,寻龙不仅要寻祖宗、父母之山,还要确保这些山与山之间要对祖山有“回顾之情”、“向心聚合之感” 。这也正是宗法观念中的忠孝思想 。


唐朝的卜应天在《雪心赋》也曾指出过山脉的祖孙联属关系:


迢迢山发迹,由祖宗而生子生孙,自本根而分支分派 。


清代孟浩对这句话的注解很有意思:


迢迢,遥远貌;发迹,山之出身处也;


祖宗,山之本也;子孙,山之支也 。


故山之迢迢发迹而来,


必先起祖宗之山而后分干分枝,


相传而去,


亦由人之由祖宗而后生子孙也 。


此外,风水在形势上的规划,同样非常讲究等级秩序 。在业界,人们认为最好的地理形势,要像当朝天子接见朝廷大臣的仪式一样,皇帝高高坐在朝堂之上,侍从分布两边;在皇座的身后,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屏风 。像电视剧上演的那样,前有案几,远是臣子 。


也因此,在运用风水学说选地择址时,同样很喜欢挑选上述提到的类似的地形 。君不见,后有层峦叠嶂的群山,作为“靠山”;而左右两侧则是如侍卫一般存在的砂土;前有案山,再往远处看,更要有朝拱之山 。


这是因为在风水学说中,普遍认为龙脉的周围要有屏蔽护卫,不然的话,会导致“主龙孤单” 。而最有利的护脉形势,便是后面有依托的有迎送的,旁边有护卫的有缠绕的,所谓“托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 。


这还没完 。风水中还会根据砂的排列情况,分侍砂、卫砂、近砂、朝砂 。看出“端倪”了吗,“侍、卫、迎、朝”的礼制,几乎全是按照儒家伦理的那一套体系来展开论述、实践应用的,体现了主仆、尊卑观念 。


习惯上,风水把好的地理形势,看作“众星捧月”,又或“拱迎天子”之势,有人便“一不做,二不休”,把好的风水宝地,看成宝座、太师椅的形状等等 。这也体现了风水理论中朴素无华的人文成分 。


这些现象统统指向一点:风水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体系;如果,当时离开了儒家的保护,而一意孤行,风水恐怕很难在古代中国得以长久盛行,也就很难走到今天,仍被我们加以应用,不断整合、实践和发展了 。


序赞--序事,赞物;在未知的世界里总一件值得你拥有与创造的好物 。序赞通过10多年的发展已入驻200多万工业设计师相互交流与分享,专业覆盖有室内,平面,产品,家具等,已沉淀10多年的优质案例与知识分享,是从事工业设计师必去的网站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