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开发出可普适于神经界面、抗生物污染的电极材料

IT之家 11 月 17 日消息 , 据中国科学院官网 , 近日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纳中心研究员吴天准团队研发出一种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及抗生物污染的功能化电极材料 。
目前 , 植入式器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耳蜗、人造视网膜等神经假体 , 神经电极作为连接内部组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桥梁 , 变得越来越重要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前期基础上 , 进一步开发出了具有极大表面积的 3D 铂纳米枝晶 , 同时利用极慢速扫描沉积的方法将低含量的氧化铱纳米颗粒较好地附着于铂纳米枝晶结构上 。
【深圳先进院开发出可普适于神经界面、抗生物污染的电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 , 在微电极表面(电极直径:200 mm)修饰铂纳米枝晶材料后 , 电化学阻抗相比未修饰电极降低了 94% 以上 , 阴极电荷存储能力增大了 30 倍 。 此外 , 该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在经过 1 亿多次的连续电脉冲刺激后 , 氧化铱薄层仍然牢固附着在铂枝晶结构上 , 电性能无显著下降 , 稳定性优异 。
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对该电极的抗微生物污染能力做了实验 , 研究发现 , 经培养 48h 后 , 大肠杆菌在具有铂铱纳米复合枝晶结构的电极表面覆盖率远远低于平面铂电极 , 证实了其潜在的抗菌能力 。
IT之家了解到 , 上述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技术短板 , 可操作性强 , 能批量生产 , 可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抗生物污染等方面 , 有望广泛应用于神经假体、生物传感等柔性生物电子 , 以及能量存储等实际应用领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