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三个战略失误( 二 )
不得不承认 , 这是极速版带来的变化 。 单列比双列更适合广告投放 , 对广告主更友好 。 宿华也毫不掩饰 , 品牌广告是快手的战略重心之一 。
然而 , 广告的增加并没有带动快手收入大盘的整体上升 , 而是广告与直播收入形成此消彼长的态势 。
早在2020年Q1 , 直播进项90亿元 , 为快手贡献了72.3%的收入 。 2021年Q2 , 这块业务收入滑落至71.9亿元 , 占比为37.6% 。
直播的原动力就是私域 , 也快手的社区基因 。 程一笑曾说过 , 私域是特别复杂的问题 , 相当于主播有了自己的一点产业在那里 , 「你到底是管还是不管 , 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 难度特别大」 。
这段话可以理解为是对快手几大家族问题的委婉表达 。 意识到问题后 , 快手开始人为做大公域 , 保持私域有限的体量和增长 。 这相当于快手这艘大船主动调头 , 否定了2017年制定的商业化变现策略 。 回到广告赛道 , 正面硬刚抖音 。
从收入角度 , 快手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 2021年Q1相比2020年Q4 , 总收入环比是下滑的 。 有数据披露的过去三个季度 , 快手单季总收入徘徊在170亿-190亿元之间 。
最重要的是 , 快手极速版的快速起量背后是高成本的代价 。
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 , 快手的营销费用就达到81亿元 , 一年后同期飙升至117亿元 , 差不多是总收入的68.5% 。 其中最主要的投入就是快手极速版的推广 。 一个未经证实的数字是 , 快手极速版累计的营销投入接近百亿规模 。
看上去 , 抖音化给快手短期带来部分数字的好看 , 但并没有解决快手的系统性问题 。 日活几乎陷入增长停滞 , 某种程度上还让快手丢掉自身珍贵的特性 。
失误2:双核驱动
今年2月 , 我们曾发文《快手上市前夜 , 宿华和程一笑最后的沉寂》 , 重点讨论的正是快手双核制 , 为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 。
快手内部问题外露始于2020年中内网的一篇檄文 。 前50号员工朱蓝天尖锐地指出 , 公司存在暗中较劲的业务部门 , 派系林立 。 “难道宿华和一笑两个人之间在这一两年没有那么多较劲吗 , 还像17年以前那样的亲密吗?”
亲密不是衡量公司两个灵魂人物的重要指标 , 关键在于这种公司治理结构 , 是否代表企业的先进生产关系 , 继而推动公司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
我们不妨先梳理他们俩人各自分管的业务线 。
宿华担任CEO期间 , 商业化负责人马宏彬、用户体验中心负责人徐欣、海外业务负责人仇广宇、协同规划办公室负责人杨远熙、财务负责人钟奕祺和研发负责人陈定佳向他汇报 。
而之前的运营负责人严强和产品负责人王剑伟向程一笑汇报 。 如今 , 严强已经离职 。
也就是说 , 宿华更偏向战略决策和公司管理;程一笑是快手的首席产品官 , 还在负责电商、游戏的新业务 , 战略投资收购也是他统管 。
但是面向资本市场的描述中 , 他们二人的分工似乎又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 比如 , 「程先生亦参与制定我们的战略方向及业务创新 , 并将社会学及经济学等相关原理引入我们的内容推荐算法设计 。 」这分明就是宿华负责的领域 。
最重要的是 , 宿华和程一笑二人的持股比例几乎相当 。 IPO前宿华持股12.648% , 程一笑持股10.023% 。 宿华握有39%的投票权 , 程一笑则是31% 。
股权相当 , 分工重叠 , 两个灵魂人物的存在 , 必然对公司运营和管理产生一定掣肘 。
首先是战略思想的部署 。 我们反对用「宫斗论」描述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 , 但必须承认 , 相比张一鸣的单极思想 , 旗鼓相当的两个人产生的战略想法 , 必然是彼此中和甚至妥协的结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