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三个战略失误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快手抖音化、双核驱动和错失腾讯 , 算是快手过去犯下最大的三个战略失误 。 因对手而迷失自我 , 快手是典型案例 。 这家公司是时候重新回答那个本源问题了:我是谁 , 我要到哪里去 。
文/翟文婷
来源/新莓daybreak(ID:new-daybreak)
上市9个月 , 快手没有表现出头部互联网公司应有的增长曲线 。 相反 , 突破了一家企业从高空坠落的速度 。
最显而易见的数据指征是 , 这家公司的体量已经从上市初期的2000亿美金高点 , 一路下跌至现在的534亿美金 , 市值缩水近3/4 。 股价则从417港元降到100港元 , 中间一度达到64港元的最低点 。
年中 , 快手官方账号曾发文无数个「长期主义」 , 借此明志 , 试图安抚投资者的情绪 。 无奈 , 这份传播策划没有影响势力的资本市场 。
几个月后 , 快手内部暴露问题 , 且是最高管理层发生动荡 。
10月30日 , 公司发布公告 , 宿华不再担任快手CEO , 继续留任董事长 。 CEO的接替者是程一笑 , 继续向宿华汇报 。
这则简短通告意味深长 。
快手最早就是程一笑的作品 , 2013年宿华加入 , 成为联合创始人、大股东和CEO 。 相当于8年后 , 宿华将CEO的位置还给了一笑 。 快手运行机制由双核变单核 。 江湖传言 , 这归因于快手上市以来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
快手的IPO , 踩着资本狂欢的尾巴 , 之后环境变脸 , 不仅快手市值大跌 , 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也遭遇挫折 , 且再没有重回快速增长通道 。 抛开资本市场的变幻无常和监管压力不谈 , 这几家公司的基本面保持了一定的稳固 。 快手的危机在于 , 因为强敌抖音的存在 , 生存空间面临被挤压的风险 。
一家成立10年的公司 , 手握日活3亿用户 , 单季收入接近200亿元 , 仅从这些数字来看 , 都不能否定快手是一家好公司 。
但放在短视频和直播赛道 , 聚焦公司层面 , 快手又的确犯下几个战略失误 。 从董事会的决定也能看出一二 。 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
失误1:快手抖音化
快手起家于下沉市场 , 管理风格以佛系著称 , 产品逻辑则遵从自然选择 。 这一切都随着抖音的雄起而迅速错乱 。
最明显的分水岭是2019年底的K3战役 , 快手明确提出3亿日活的目标 。 当一家公司毫不掩饰增长计划的时候 , 意味着主动暴露压力 , 陷入增长焦虑 。 一场自上而下的快速拉新运动 , 轰轰烈烈地展开 。
【快手的三个战略失误】最终 , 将包含快手小程序在内的全网数据计算在内 , 3亿DAU的指标才算勉强完成 。 直到2021年Q1 , 快手app的日活正式逼近3亿 。
但请注意 , 其中1亿多日活是由快手极速版完成的 。
所谓快手极速版就是类抖音形态的产品 , 单列 , 上滑 , 算法驱动 , 区别于快手主站的双列社区打法 。 快手陷入增长瓶颈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下沉市场内容调性限制 , 无法反攻城市 。 而后者恰恰是抖音崛起的领地 。 在尝试多种机制措施失效之后 , 快手依靠极速版重回增长轨道 , 相当于用抖音的方法打抖音 。
这造成两个结果 。 一是 , 快手和抖音内容严重同质化 , 新用户失去选择快手的强理由 。 二是 , 快手的收入结构发生巨大转变 。
2020年Q1 , 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俗称广告)仅为32.7亿元 , 在总收入占比26.3% 。 2021年Q2 , 这两个数字已经飙升至100亿元和52.1% 。 也就是说 , 不过一年时间快手的广告收入占比已经过半 。 急迫心情可想而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