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三个战略失误( 三 )


朱蓝天曾提到 , 快手员工普遍不了解公司战略和战术 , 对公司做的事情存在大量疑虑 , 大家担心公司战略战术走得不好 , 但是连每年的战略战术是什么 , 都不知道 。
外界的感知是 , 过去因为抖音的存在 , 到底是坚持过去的普惠、原生 , 还是算法驱动、强运营 。 快手表现得很纠结 。
其次是决策效率的问题 。 宿华和程一笑都不是强权型管理者 , 他们俩人身上都保留着技术工程师的特点 , 温和理性 。 这点在宿华加入快手时 , 程一笑让出大股东和CEO的位置 , 就足以说明 。
但大多数时候 , 公司恰恰需要旗帜鲜明、雷厉风行的最高战略思想和决策 。 这也是对最高管理层的基本要求 。
失误3:错失腾讯
2017年3月 , 快手日活超5000万 , 腾讯正式领投快手3.5亿美金融资 。 从这次开始 , 腾讯就是快手每轮投资的最大股东 。 上市前 , 腾讯累计持股21.5% , 是最大机构股东 。
腾讯布局快手的心思显而易见 。 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 , 字节跳动 。
凭借头条和抖音两款爆红产品 , 字节攻城略地 , 不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消费时长 , 如入无人之地 。 快手承压 , 腾讯焦虑 。
早先推出的微视 , 没能扛起腾讯在短视频之战的大旗 , 反而有拖后腿嫌疑 。 资本连接的策略摆在那里 , 快手自然就被拉进腾讯阵营 。
这场联盟似乎没有发挥功效 。 微视的战略地位 , 决定了快手很难争取一、二级入口和关系链的支持 。 快手获取的 , 是微信「看一看」中的信息流插入和朋友圈分享权限 。 但因为快手自身就带有社区属性 , 用户的分享意愿有多强 , 要打个问号 。
抖音每进一步 , 腾讯的紧张就增加一分 , 2019年下半年终于表示出进一步增强与快手亲密关系的意愿 。
一位接近快手的人士分析 , 当时腾讯的想法是希望将快手与微视融合 。 快手有内容库和算法 , 装进微视 , 不论对微信的视频体验 , 还是快手独立app的体验 , 都会更好 。
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 , 腾讯曾提出过收购快手的方案 , 被宿华否决 。 腾讯对快手的投资 , 上策是控股 , 中策是增持、合作、甚至联营 , 下策是财务投资 。 腾讯希望通过这笔投资 , 证明其对短视频行业的影响力 , 除了财务外还有战略合作 。 问题卡在 , 快手对于业务主导权并不愿让步 。
有时候 , 创始人可能分不清 , 独立性是企业发展的手段还是目的 。
控股快手失败 , 腾讯转而将重心放在视频号 。 最新的数字是 , 视频日活已经接近5亿 。 这仅仅是两年发展的结果 。
这样一来 , 局面对快手就更不利了 。
过去快手自知无法追赶抖音的步伐 , 想保住老二的位置 。 快手社区 , 抖音媒体的标签差异 , 就有快手的一席之地 。
现在 , 视频号的发力 , 几乎扼杀掉快手和抖音的增长空间 , 微信才是占据下沉市场的王者 , 两年5亿DAU的增速就是最好的证明 。 快手增长停滞正好跟视频号的增长曲线相映衬 。
快手的重要投资人张斐曾说 , 快手会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 , 不断进化、演变 。 宿华希望能把快手做成一个10亿用户的产品 。 宏大的目标固然重要 , 自我定义更为关键 。
快手是时候重新回答那个本源问题了 , 我是谁 , 我要到哪里去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