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开心了找爸爸玩( 二 )


在爱哭闹的婴儿家庭中,爸爸对于父亲责任角色越重视的,父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安全性越高 。这个不难理解 。有趣的是最重视父亲角色的爸爸人群中,脾气越差的宝宝越容易获得父亲-孩子依恋安全的,研究人员认为这跟父亲本身敏感性较低,不爱发脾气的宝宝可能会被忽视有关 。
而另外一个则相反:在爱吵闹的婴儿家庭中,如果母亲对于父亲责任角色越重视的,反而母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安全性会降低 。研究人员认为吵闹孩子的父亲相对参与度低,而如果妈妈对于父亲角色意义很重视和抱有很高的期望,那就容易感到失望、担心,从而反而影响了母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安全 。
怎样能增强父亲对于亲子关系以及自己责任的重视呢?
除了上面说的“洗脑”,首先是来自妈妈的鼓励 。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父亲-孩子依恋安全会比母亲-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受到父母婚姻关系的影响 。在婚姻关系良好的家庭中,父亲-孩子的依恋安全通常很高 。而在婚姻关系较差的家庭中,即便父亲本身相信自己应该更承担照顾孩子的角色责任,也往往会因为缺乏配偶支持鼓励而无法形成依恋安全 。相反的是母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安全关系,就相对不太会受到婚姻关系好坏的影响 。
还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我们之前的相关主题文章中曾经提到过:相比妈妈,爸爸在和孩子互动关系上,是慢热的 。2010年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汇总了一系列依恋关系的研究,分析显示:婴儿并不太会去寻求对父亲的依恋关系,父亲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更常形成于在儿童到青春期早期的这段时间,而当孩子逐渐接近成年,这种依恋关系又会减弱 。
同时要注意另外两点: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注意角色不同和差异化,因为妈妈往往是给孩子提供孩子主要依恋关系的“照顾者”,而爸爸则更容易充当“玩伴”的角色 。这两者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重要而不应缺少的 。
还有就是坚持一定的亲子陪伴时间,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研究中发现工作时间长的爸爸们,很难实现父亲-孩子的依恋安全 。
而相反,如果妈妈上班,爸爸充当照顾者的情况下,往往仅仅需要很短时间,爸爸就可以实现孩子心理中“照顾者”的角色,提供孩子所需的依恋安全心理基础 。
以上就是为什么孩子开心了找爸爸玩,难过了找妈妈哭,请大家继续关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