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景迈山古茶林 。景迈山地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靠近中缅边境线,山上有2.8万亩栽培型古茶林,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
此文的开头文笔优美,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感觉阅读真是一种享受 。而在报道结尾,记者依然给读者延续了这种享受:
今年5月,澜沧机场预计通航 。到那时,从昆明去景迈山,会省去许多鞍马劳顿之苦 。南共说,景迈山的古茶树交叉分布,虽然价值不菲,但茶农绝不会偷采别人家的一片叶子,这就是淳朴的景迈人家——到景迈山,不仅养眼清肺,还会返朴养心 。
由“养眼”到“养心”,开头说茶乡景,结尾则说茶乡情,优美的不只是文笔,描写的内容和意境又往深处开拓了 。
好的报道都是这样,开头结尾就像牛郎、织女,虽不能执手相看泪眼,中间纵然隔银汉迢迢,也总会你望我顾,遥相呼应 。人民日报的“假日生活”版头条篇幅相对大些,话题也软,谋篇布局也就给记者多了一些经营空间 。但有空间终究只是客观因素,不是给了篇幅就能写出好的开头结尾,甚至写出了好的开头也未必能写出好的结尾,要不何来“虎头蛇尾”一说呢?事实上,“开头很重视、结尾常草草”的现象十分普遍 。来看下面这个具体的例子 。
人民日报“生态”版头条篇幅也相对宽松,2017年4月5日丁汀的《美舍河,美丽难舍》,开头确实十分打眼,令人一读遽然难舍:
2017年的春天,在很多海口人的眼里,是从美舍河的复活开始的 。
最先复活的是沿线泥土,脱去混凝土,露出棕色的皮肤,自在呼吸 。然后是岸边的苦楝树、红树,扎下根,在春风中展颜 。再是水中的苦草、狐尾藻,倔强生长 。水中的鱼引来了鸟,河水活了,流水生风,给城市带来灵气 。
这样的开头使人想起萧红的《呼兰河传》,文字优美纯净,让人听到一种富有个性的叙述声音 。
而在报道的结尾,这种富有个性的声音消失了:
“家门口有公园,公园里有湿地,滩涂上有菜地,我们的幸福感要爆棚了 。”家住美舍河边的市民李范琴说 。
上面的文章的结尾不能说是“草草”,只是回复到平常,不比开头,像丁汀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一样,忽闪着灵气 。
其实,拿出写开头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结尾完全可以写得更好一些,这篇报道里不乏好结尾的素材 。例如该文倒数第二个小标题为:“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水质、生态修复见成效” 。这部分内容说的是美舍河治理体现了水体综合整治的新理念,完全可以作为最后一部分 。这样,逻辑上也是顺畅的,从一条河流的治理模式延展到生态治水的新理念,有递进的意义蕴涵其里 。
那么,这篇报道就可以这样结尾:
在美舍河国兴段,施工单位桑德公司项目经理刘勤港告诉记者,根据水务专家施工方要求,拆除混凝土岸线、沿线市政管道施工、栈道铺设、红树林种植会同时进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晨解释,美舍河治理与他参加过的其他项目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生态修复 。“只有土归土,树归树,生态一体修复,才能让水体恢复自净功能 。”
同样是用直接引语结尾,某个普通群众说的话,只是浅表层面的烘托,而水务专家说的话,则如画龙点睛——它道出了一些值得读者深思的新东西,让读者的视野在瞬间扩大,从而既深化了美舍河整治的意义,也点出了它在宏观层面上对水体治理新理念的探索性意义 。由点及面,由微观而宏观 。
结尾要尽量照应开头,注意把报道中“不乏好结尾的素材”抠出来,关键是要牢牢树立这个意识,主动、用心去“抠” 。
例如,人民日报“记者调查”《这里的社会足球为啥这么火?》一文,结尾正是这么“抠”出来的 。
- 电视机屏幕出现阴影是怎么了 电视有阴影怎么回事
- 液晶电视图像颠倒怎么回事
- 孩子看电视总眨眼怎么办
- 智能电视有必要用机顶盒吗
- 微信公众号推广文案的写作方法
- 电视机突然黑屏有声音没图像是什么原因 电视机突然黑屏有声音
- 电视闪一下黑屏怎么回事 电视一闪黑屏怎么回事
- 朋友之间正确的相处方式
- 肯定句是什么 肯定句怎么改
- 液晶电视机屏幕有重影是什么问电视 液晶电视为什么有重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