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是什么?新闻稿怎么写?新闻稿写了好开头,可怎么写出漂亮结尾?新闻稿代写措辞要准确(文章代写技巧)
新闻稿代写措辞要准确
虽然网络上的新闻事件是非常多的,但是大家仔细阅读这些新闻稿件,可以发现,这些新闻稿虽然内容多,但是用词都十分准确,不会出现大约或者是不确定等含糊其辞的词语,这足以说明,编辑在做新闻稿代写的时候,措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知识 。
这不单单是因为新闻稿发布的平台是网络,如果是电视台的新闻稿发布,那么措辞就更加需要注意了 。因为电视台面对的客户群体更为广泛,如果言辞不当的话,会引起群众的意见,甚至是反感 。所以说,新闻稿写作的时候,每个词语都需要认真去斟酌,而不应当像一般的文章代写那样,信口开河,随便胡说一通,尤其是使用网络用语,这是极为不正规的,网络用语的含糊其辞对整个新闻的表达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注意 。不然整个新闻稿就会失去意义,变得一文不值,别人阅读的心情都会没有了 。
不过,虽然说新闻稿代写措辞要准确,但是也不至于需要使用一些听不懂看不懂的文言文或者是古典诗句来表达,毕竟新闻稿面对的还是大众的群体,大众的文化程度也是有限的,适当的古诗词句来表达一部分的情感或者是内容,那是可以的 。但是大篇幅的都是使用这样的词句来表达,那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这是普通的新闻,只要保证新闻稿的准确度,让别人看的懂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
记者写新闻稿时,大多数时候都会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怎么写得漂亮 。从很多经典的消息作品中的导语就能看得出来这一特点 。在实践中,往往有的记者写到最后,对于结尾就没那么关注了,草草结尾的情况也不少见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结尾应当怎么写才能更漂亮 。
什么样的结尾才更漂亮呢?
最是忌生硬,有话要间接地、隐蔽地、巧妙地说,如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感染读者,言近意远,言尽意不尽 。清代著名评论家李渔甚至认为,结尾比开头更重要:“宁为处女于前,勿作强弩之末 。”说是开头宁可象处女一样文文静静的,也要把惊天的响动留给结尾 。
笔者读2017年4月3日、4日、5日人民日报的“假日生活”版,两个头条就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特别是文章的首尾内容 。下面来看具体的例子分析 。
你看那双经历风霜的手,在拇指大小的面团上,两只手上下翻飞,几下过后,脑袋、脖子、躯干,一只燕子的轮廓已经出现 。还没来得及歇息,剪刀已经上手,伴着“噌噌”的剪刀声,燕子的脑袋变得有棱有角,尾巴也开始有了脉络,不到一分钟,如同变魔术一般,一个燕子形象的面点就在手上完成了 。
这是2017年4月3日乔栋写的《剪成花馍千百变》的开头,好像听一个说书人绘声绘影舌灿莲花;又像看电视,一个一个精美的镜头画面呈现在你眼前 。
报道结尾也很见用心,以花馍制作者的一席话来照应开头:
高金凤老人端着做好的子推馍左看右看,像打量着自己的孩子,“好久没做啦!现在村里做这东西就是用来‘玩’的 。你这次来倒是提醒我了,我应该把家伙什拾掇拾掇,今年清明再好好做一些给孙子孙女 。毕竟有了这些东西,感觉才像过节嘛!”
从“像打量自己的孩子”,说到要“好好做一些给孙子孙女”,一句“有了这些东西感觉才像过节”,意味深长,言尽意不尽 。
2017年4月4日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头条是徐元锋写的《茶林深处有人家》,文章这样开头:
古木参天,粗壮的高山栲(kǎo)需两人才能围抱,香樟、小叶榕星罗棋布;林荫下面是古茶树,虬枝盘曲,干如臂腕;地面多是蕨类植物,铺下绿色的毯子 。空气中散发着丝丝香甜气息,阔叶乔木、古茶树和小灌木丛,构成了立体的森林大氧吧 。夕阳西下,得一段“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况味,让人忘却尘俗 。
- 电视机屏幕出现阴影是怎么了 电视有阴影怎么回事
- 液晶电视图像颠倒怎么回事
- 孩子看电视总眨眼怎么办
- 智能电视有必要用机顶盒吗
- 微信公众号推广文案的写作方法
- 电视机突然黑屏有声音没图像是什么原因 电视机突然黑屏有声音
- 电视闪一下黑屏怎么回事 电视一闪黑屏怎么回事
- 朋友之间正确的相处方式
- 肯定句是什么 肯定句怎么改
- 液晶电视机屏幕有重影是什么问电视 液晶电视为什么有重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