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运营及管理怎么写 平台运营思路怎么写( 二 )


“用爱发电”在西瓜视频的生态内 , 并无太多的可行性 。许多西瓜视频博主表示注销账号的原因通常是:收益太低、账号流量、重新注册养号等不行等 。
从对外公布数据来看 , 在内容生产数量上 , 西瓜视频要明显多于B站;而从内容质量角度 , B站则要高于后者 。而这并不是说要分出孰优孰劣的问题 , 因为两者从平台定位、流量收益机制、内容受众等方面本身就有很大差异 。
运营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才算是优质内容?
每日需要供给多大数量级的内容 , 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供给多少又会导致内容过剩?影响内容分发效率?
2. 内容的形与类
短视频之争 , 几乎吸引了近几年内容行业的绝大多数目光 , 市面上也因此衍生出一大批“短视频运营”岗位 。在内容的形态上 , 主要有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四大类型 , 大致划分为长、中、短三种尺寸 。
在用户增量逐渐见顶的短视频赛道 , 如何做好存量用户的转化 , 成为巨头们争夺下一战场的议题 。上有优爱腾等盘踞长视频领域 , 下有抖音、快手牢牢占据短视频流量 。因此近期许多头部内容平台的目光 , 纷纷转向中视频战场 。
内容的形态转变 , 决定了的产品承载形态、消费场景及交互模式的不同 。
区别于抖音短视频沉浸式的消费体验 , 以B站、西瓜视频为主的中视频平台 , 其视频可承载的信息量更大 , 视频时长更长(1-30分钟) , 对比15秒的碎片化、泛娱乐内容 , 中长视频更适合以vlog、知识类、影视解说等内容品类为主 。
【平台运营及管理怎么写 平台运营思路怎么写】如今各大内容平台所涵盖的内容品类基本都比较全面 , 这里以相对垂直于幽默内容的皮皮虾APP为例:
幽默搞笑、泛生活化等品类的内容 , 天生就适合在碎片化的时间段进行消费 , 承载它的内容形态也基本为中、短为主 , 如皮皮虾、微博、抖音等;
而知识品类等需要沉浸式消费的内容 , 通常则以长视频、长图文、长音频等为主 , 多以各领域专业生产者进行内容生产 , 如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等;
此外 , 对于内容平台关注的核心数据指标之一的“内容消费时长” , 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客单价 。抖音虽然客单价低(15秒) , 但用户一次性买的多 , 可能不知不觉就看了上百条内容 , 人均单次消费也达到一个多小时 。
运营思考:不同形态的内容在同一平台之内 , 该如何调权下发?
哪些品类适合引入短内容?哪些又适合引入长内容?
哪些品类的内容应该加大曝光?(高频高需)哪些应该减少曝光?(低频低需)
二、用户
1. 生产者
对于平台而言 , 生产者一侧核心需要关注的是其留存、产出、消费等方面的数据 。
B端生产者运营 , 同样适用于AARRR模型:如某段时间内 , 平台入驻了多少创作者(拉新) , 其中又有多少是活跃的(留存)、平均每人产出多少内容(转化)、最后获得多少收益(变现)
随着用户数量的提升 , 平台对于内容的需求也在快速加大 。运营者的角色将逐渐由“主导内容”转变为“引导内容”:你可以决定前一百万条内容是什么 , 但决定不了后续的一千万条、一亿条内容的具体走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