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管理条例细则及释义 招投标管理办法建议


如何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这可能是很多招投标人士关注的问题 , 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扰 , 保标招标网小编整理了几点相关的建议 , 一起来看看!


招投标管理条例细则及释义 招投标管理办法建议

文章插图

【招投标管理条例细则及释义 招投标管理办法建议】如何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一、加强从业人员教育 , 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在工程建设中 , 如何抵御利益诱惑 , 遏制腐败 , 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 也是铲除腐败的根源 。
一是加强市场主体教育 。采用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 加强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监督管理人员等招投标活动主题的教育 。能深刻剖析腐败演变过程 , 找准易发腐败的环节 , 真正做到触及思想和灵魂的作用 , 以增强廉洁自律 , 拒腐防变的能力 。
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 。加强对招投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教育 , 引导从业人员自愿签署行业自律公约 , 自觉抵制失信、违规、违法行为 。积极推行就业资格制度 , 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 经考核合格 , 取得就业资格证书 , 才能从事招标投标工作 , 对已取得就业资格的要进行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 。
二、完善相关制度 , 增强可操作性
针对目前招投标监管法规制度仍不健全的现状 , 应进一步加快招投标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 , 增强招投标制度的可操作性 , 从法规制度上堵塞漏洞 。建立对业主行为的监督制度 , 对必须招标而未招标、将工程肢解发包等行为要严肃查处 , 视情节轻重 , 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或不准开展新项目 。建立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
通过加强企业年检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等管理手段 , 对达不到规定要求以及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 , 坚决依法予以降级或清出建筑市场 。完善准入制度 , 对有假借资质、违规挂靠、违规转包以及在招投标活动中有其它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人员列入黑名单 , 使这些企业或人员在市场准入时受到限制 , 以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 , 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准入管理 。
三、加强监管力度 , 实施有效监督
充分发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宏观职能 , 切实加强对招投标程序和过程的监督 。针对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 加强监管,堵塞漏洞 , 依法查处招标活动中的包括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 , 防止招标人设立背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 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 保证招投标工作的依法进行 。强化招标投标备案制度 , 落实招标投标书面报告制度、招标结果公示制度、邀请招标批准制度等制度 。立足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 加强执法监察 , 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 从严从重打击招投标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对招投标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 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纪律法律责任 , 以有力的执法监察保证招投标活动的规范运作 。
四、注重后续监管 , 加强标后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资质和资格、工程造价、质量和安全监督等管理机构之间相互联动机制 , 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 , 及时发现和严厉查处中标后随意更换项目经理、转包、违法分包、任意进行合同变更、不合理的增加合同价款等违法行为 , 促进合同的全面履行 。加强对工程后续工作和工程竣工结算的监管 , 防止因低价中标可能产生的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及安全水平的现象 。二是建立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制度 , 通过经济手段建立市场约束机制 。借鉴先进经验 , 实行工程担保和保险等风险管理办法 , 建立健全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 , 承包商履约担保和低价中标风险担保 , 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的风险管理制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