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巨头中场战事:狭路相逢 谁能获胜?

_原题是:硅料巨头中场战事:狭路相逢 谁能获胜?
加快突围 , 是硅料巨头们的下一堂课 。
最新一期多晶硅料价格停止上涨的消息让行业为之一振 。
的确 , 硅料价格居高难下 , 成为今年光伏产业链的一大痛点 。 这背后 , 整个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博弈加剧 , 利润中枢上移 。 尤其是对于硅料企业而言 , 今年的确堪称是“丰收之年” 。 巨额订单锁量不锁价 , 给未来两至三年的业绩打下基础 。 即便行业预期随着产能释放 , 明后两年硅料价格下行 , 但如2020年的冰点期 , 几乎难以再现 。
事实上 , 处于龙头地位的硅料巨头企业们 , 未来不可避免再次面临周期性竞争焦虑 。 一方面 , 当未来大量的产能陆续释放 , 利润空间将收缩;另一方面 , 脱离了供不应求的供需关系之外 , 硅料企业能否给资本市场留有其他想象空间?
面对这一问题 , 硅料巨头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难寻 。
新硅王“上位” “急煞”旧霸主
11月1日 , 停牌半年的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终于等来港交所的放行 , 复牌首日股价暴涨83% 。 尽管后续几个交易日股价动荡 , 但截至11月22日收盘 , 该公司股价站稳了3港元/股上方 , 并支撑住了800亿港元的市值 。
2020年的保利协鑫能源有些“失意” 。 这家曾经的产能世界第一的多晶硅料企业因年中出现的偶发性生产事故 , 导致当年年度硅料产量下滑 。 叠加疫情冲击 , 国内硅料价格一度跌至冰点 。 保利协鑫能源去年的财务报表并不好看 。
不过 , 行业格局总是转瞬即逝 。 当需求端撕开了供给端的缺口 , 硅料价格快速上涨 , 国内硅料企业也由此享受新一轮高景气度 。 只不过 , 保利协鑫能源不能“享尽其福” 。 这一年 , 该公司共计生产多晶硅4.22万吨 , 产量排名滑落至国内厂商第三 。 而曾经跟跑身后的通威股份(600438.SH)却在去年新王“上位” 。 2020年 , 通威股份多晶硅的销量达到8.66万吨 。
然而 , 前“硅王”也未立刻丧失竞争力 。
当保利协鑫能源用颗粒硅使出新招时 , 通威股份时不时地需要出来回应诸如“颗粒硅是否会颠覆现有主流多晶硅生产技术”的问题 。
实际上 , 即使颗粒硅在资本市场赚足了眼球 , 保利协鑫能源一刻也不能放慢扩产的步伐 。
前不久 , 通威股份宣布旗下永祥新能源二期5.1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启动生产运行 。 按照计划 , 截至今年年底 , 该公司的多晶硅料产能将超过20万吨 , 这将大大甩开其他竞争对手 。 于是 , 保利协鑫能源也加快扩产步伐——本月 , 该公司子公司江苏中能FBR颗粒硅2万吨产能项目正式投产 , 颗粒硅有效产能由此前的1万吨提升至3万吨 。
不可否认的是 , 今年以来 , 硅料行业景气度不断升温 。 在这轮涨价潮中 , 硅料巨头尽享产业链红利 , 刷新史上最高中报利润纪录 。 通威股份上半年多晶硅满产满销 , 产能利用率126.5% , 产品平均毛利率高达69.39% , 净利润29.66亿元排在首位 , 保利协鑫以23亿元的净利润紧随其后 , 新特能源和大全能源也有不俗的表现 。
但上下游博弈的阴霾尚未消散 , 第四季度预计的装机潮未如期而至 , 下游的光伏项目装机积极性受损 。
国家能源局统计 , 今年前十个月 , 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29.31GW 。 其中 , 10月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375万千瓦 , 10月新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93GW , 是户用光伏三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态势 。
硅料价格见顶 , 户用光伏装机首现拐点 。
加快突围 , 是硅料巨头们的下一堂课 。
新老霸主殊途同归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