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厚家传地理秘诀 萧吉地理风水抄本


选择适合人居的阳宅和适合安葬的阴基的位置并说明道理,这是堪舆的本来功能 。如果仅仅是在“选址”这个层面上,堪舆是一门技艺,所以从国史到地方史,都将从事堪舆、从事术数者归为“技艺”、“艺术”或“方伎” 。但是,堪舆这门“技艺”是需要说明“道理”的,在这个层面上说,堪舆就是一门学问了 。所以“四库”分类将其归于“子部”的“术数”类,这就将堪舆与其他术数放在与儒、佛、道并列的地位,尽管它是“小道” 。所以,堪舆其实具有理论阐述与技术操作两个层面的意义 。因此,堪舆在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同时,也受到历代主流意识的重视 。
清代乾隆年间编撰《四库全书》,子部共列14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其中术数类分六属,堪舆列其三:数学(讨论宇宙规律问题)、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术相术、阴阳五行 。
在相宅相墓即通常所说的堪舆之属中,《四库全书》收录了《宅经》、《葬书》、《撼龙经》、《青囊序》、《天玉经》、《灵城精义》、《催官编》、《发微论》八种 。

廖厚家传地理秘诀 萧吉地理风水抄本

文章插图
黄帝像
虽然《宅经》题为“黄帝撰”、《葬书》(亦名《葬经》)题为“晋郭璞撰”,但“四库”所收的八种相宅相墓之书,除了《灵城精义》出自明人之手外,大抵皆宋人的作品 。但在此之前,《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形法家”《宫宅地形》20卷,《隋书·艺文志》有《宅吉凶论》3卷、《相宅图》8卷,《旧唐书·艺文志》有《五姓宅经》2卷;唐末又有葬书《葬书地脉经》、《葬书五阴》各1卷 。除了各史《艺文志》所载,各传也对相宅相墓之书多有记载 。即据《隋书·方技传》,庾季才即著有《地形志》88卷,萧吉也著《宅经》3卷、《葬经》6卷 。
可见,虽然堪舆著作盛产于宋代,但相宅相墓之书早在宋代之前已经出现 。特别是《汉书·艺文志》著录《宫宅地形》20卷,说明此类文字在汉代已经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阴阳五行及谶纬学盛行的汉代,堪舆术同时为世人所知晓 。尽管如此,宋人在整理这些文献的过程中,将堪舆术由“技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应该是作出了重要贡献 。甚至可以说,自从有宋人之《宅经》、《葬书》(亦名《葬经》)之类作品的出现,此前的相宅相墓书遂逐渐湮灭 。
在这八种相宅相墓的著作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宅经》和《葬书》 。对于《宅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者的评价是“主于阴阳相得,颇有义理,文辞亦皆雅训 。”虽为后人托“黄帝”之名而作,但“在术数之中,犹最为近古者” 。清初学者全祖望也认为,在相宅相墓诸书中,以《宅经》为最早:
汉魏以来,有《宅经》,有《葬经》,皆出于堪舆形法家之言 。元儒义乌朱氏(震享)谓宅经古之所有,葬经古之所无 。……《宅经》之用,大之为都邑城郭,小之为宫室,历见于经传 。所谓立室以宫矩、立宫以城矩,土圭以求地中,土宜以相民宅 。是故相其流泉、观其夕阳,公刘之卜都也;揆之以日、作于楚室,卫文之卜宫也;南望斗北戴枢,晏子之论卜都也;益屋于东则凶,家语之论卜室也 。
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在术数这一庞大的体系之中,充满神奇的色彩 。同样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反复实践,为什么风水所在的术数体系却会遭人“唾弃”?
廖厚家传地理秘诀 萧吉地理风水抄本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