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城市之光》读后感1000字( 二 )


本来方木就那样死了挺好了 , 还要来个番外写活了 , 真后悔翻开这本书 , 只看前面 , 虽然有不少逻辑漏洞 , 故事还是可以看 。看了这一部后 , 通篇毁完了 。
《心理罪·城市之光》读后感(五):城市之光 欲望之火 罪恶之源
江亚以“城市之光”为名 打着为民除害的口号 以不正当的残忍手段杀害那些他认为的 身怀罪恶的人物 用“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手段来惩罚那些所谓的“坏人” , 最讽刺的是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当他杀掉第一个人的时候 他已经失去评价别人道德品质的资格了 , 还有什么资格以正义之名来惩罚别人 最可怕 是任川之死 借公众的手间接杀死了任川 好 你成功了 躲在背后的 那些看不见的手都变成了凶手 我想问问那些人 “ 把别人的生死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感觉如何?” 午夜梦回的时候 想想你投下的那一票 想想因为你的一票被活活炸死的那个人 你会不会有一点点内疚 不安 也许过段时间就都忘了吧 忘了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这就是网络舆论的可怕之处 我只是参与者的其中之一 法不责众 所以你才敢那么肆无忌惮 ~ 城市之光只能是正义的~ 喜欢米楠这个人物 无论在哪种时刻都深深的爱着方木 从未动摇 也无所畏惧 喜欢她的爱 她的付出 她的隐忍 这样的人 方木怎能不心动~ 愿你们一生平安 ~ 能活着就很好了~
《心理罪·城市之光》读后感(六):没什么营养的短评
五本《心理罪》看完了
《第七个读者》的铺垫太明显了 , 吴涵还没出场就通过他人之口立住了人物形象——半工半读又渴望关注的学生 , 太明显了 《画像》的凶手倒是猜不到 , 作者特意隐藏了信息 。信息太明显我嫌弃作者 , 隐藏信息又被我嫌弃 , 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教化场》里一个没出现过的角色当反派…… 《暗河》里面注重现场搏斗描写以及对现实的反应 。看到郑霖三人为救女孩被熔进钢柱 , 老邢被暗杀 , 邢娜惨死 , 被拐卖的女孩家长远走不肯作证 , 那种绝望和无助直接把我淹没 , 文字表达我都不忍再看 , 方木能撑住 , 真的太不容易了 。《城市之光》方木用自己的死作为指证凶手的证据 , 这一招太狠 , 叙述到方木尸体残破 , 胃袋中找到罪证 , 我真的被这种决然感动了——其实我觉得方木真的死了会比较好 , 最后假死让这份感动稍稍褪色了 。这个系列的书都很棒 , 情节设计和情感渲染都很好 , 不太喜欢作者的全知视角 。作者运用全知视角日渐成熟 , 第一部突然出现一段凶手视角显得突兀 , 第五部变成主角和凶手双线视角了 。这种视角导致读者直接知道凶手的身份 , 旁观二人斗智 , 缺少推理乐趣——第五部的重点已经变成情感了 , 感觉一部不如一部吧
《心理罪·城市之光》读后感(七):英雄?
方木是否离开 , 我不知道 , 虽然我为他的奋不顾身只为匡扶真火人间 , 但我宁愿结局他离开 。他用了一个最笨也最彻底的方法熄灭了那束光 , 让自己成为城市之光 , 然后毁灭自己 。
此前没看过心理罪系列的书 , 城市之光是第一部 , 可能不是最后一部吧 。看得出很多案子被后来者借鉴 , 一些套路式犯罪情节减了几分 , 不够我还是打了五分 , 给触动的那几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