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好 样式雷




引子

如果你读了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那一定会对他多次提到的“样式雷”这个名词产生印象:
“老九门”之首的张大佛爷家,请托“样式雷”为他们设计辟邪的“张家古楼”,而吴邪渐渐推导出他们一直在寻找的目标,其实就是之前在水底发现的那栋扑朔迷离的小楼……三叔精彩的描述让我心中也产生了一个疑惑,样式雷,真的有这么神秘吗?

样样好 样式雷

文章插图

真实历史,虽然没有小说这么扑朔诡谲,但“样式雷”的确在清朝皇家建筑设计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故事开始的地方

故宫,颐和园这些我们熟知的古建筑,总是被经常提起 。那不知您有没有认真想过,这是谁设计的?圆明园又是谁设计的呢?
在清代康熙到宣统两百多年时间里,有一个雷姓家族延续八代,主持或参与设计了几乎所有清代皇家建筑,有圆明园,颐和园,天坛中南海,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等,他们创作的筑得到了历代皇家的青睐,以至于中国六分之一的文化遗产都打上了“样式雷”的烙印 。
样样好 样式雷

文章插图

样式雷何以闻名天下,传颂至今?
这要从雷氏家族传奇的初代匠人雷发达说起了 。


康熙22年,踌躇满志的康熙皇帝在第二次南巡后深深被汉族文化所迷,迫切地想在北京建造一个能与文人对话的场所,于是下令在全国搜索能工巧匠,用以修建畅春园 。
雷发达和他的弟弟就因为是“能工巧匠”而被招募,虽然那时候他已经64岁,但是“晚达者未必不达”,进京后恰逢紫禁城太和殿修缮,他就被临时抽调,临风试啸,仅凭几个动作便施展了自己的功夫,进而挽救了一场“令人难堪”的场面 。
原来,修太和殿时缺少大的木头,仓促之间官员们只能从明代殿陵中拆取了一根大的金丝楠木,换作太和殿大梁用料 。上梁之日,连康熙也亲临现场观看 。可就在金梁举起往下落时,偏偏因为卯样不合,致使大梁被悬在空中难以落下 。此时此刻,工部官员相视愕然,康熙也惊慌起来 。雷发达见状要上去补救,官员们看他只是一介木匠,于是让他换了身官服 。发达上去后从袖里掏出斧头,只听得咔咔几声,笔宣金梁稳稳落下,承接之处丝丝入扣 。上梁大礼完成,皇帝大悦,官员心里石头落地 。这是民国时期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铃先生在《样式雷考》里记载的一个故事 。
太和殿上梁的传奇,后来有人考证说主角其实是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 。雷金玉本来是个才子,在国子监读书,后来继承父业干了建筑,在营造所供职 。
样样好 样式雷

文章插图
“样式雷”祖居
书上记载,雍正初年,二代雷金玉参与了畅春园的营造 。他承领楠木作工程,在正殿九经三事殿上梁的建筑施工中,因技艺超群而立下传说中父亲立下的“上梁大功”,被皇帝赐七品官衔,开始执掌样式房 。并且揭开了样式雷建筑世家的真正序幕 。朱启钤《样式雷考》云:“样式房一业,终清之世最有声于匠家亦自金玉始也 。”
雷氏家族七代人,在以后的二百年间,每人都凭借着自身的本领获得皇帝青睐 。“样式雷”们笔笔珍贵的设计及一个个建筑杰作,折射出了这个家族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艺术造诣已经远超工匠所为 。真可谓是“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呢 。
样样好 样式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