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壳的作用

罂粟壳的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讲解下这个知识吧 。
罂粟壳
【罂粟壳的作用】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果壳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aver somniferum L.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摘成熟果实 , 破开,除去种子 , 晒干 。
【原形态】罂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cm,栽培者可达1.5m 。无毛,或在植物体下部与总花梗上具极少的刚毛,有乳状液计 。根通常单生,垂直 。茎直立 , 不分枝,无毛,具白粉 。叶互生,无托叶;茎下部的叶有短柄,上部的叶无柄 , 抱于茎上;叶片长5-30cm,宽3-20cm , 朱端渐尖或钝,基部心形,叶脉明显,略突起,边缘为不整齐的波状锯齿,两面无毛 , 被白粉成灰绿色 。花单一 , 顶生,常下垂,具长柄,花梗长可达25cm,无毛或稀具极流的刚毛;萼片2,长椭圆形或阔印形 , 绿色,边缘膜质,早落;花瓣4,有时为重瓣,近圆形或近扇形,长4-7cm,宽3-7cm,边缘浅波状或各种分裂,白色、粉红色、红色至紫色;雄蕊多数,生于子房的周围,花丝纤细,白色,花药黄色,2室纵裂;雌蕊1,于房长方卵圆形,无毛,l室,胚珠多数,着生于倒膜胎座上,无花柱,柱头5-18枚,辐射状排列 , 成扁盘状 。蒴果球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7cm,直径4-5cm,无毛,成熟时外皮黄褐色或淡褐色,孔裂 。种子多数,细?。?肾形,直径0.5-1cm,表面粗蜂窝状,灰褐色 。花期4-6月,果期6-8月 。
【性状】
性状鉴别 果壳椭圆形或瓶状卵形 , 长4-6cm , 直径2-4cm,有时破碎成片状 。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或横的割痕,顶端有柱头7-15个,辐射状排列成盘状,基部有时有残存果柄 。果皮硬脆,木质 。断面可见7-15个侧膜胎座,其上有点状突起,为种子脱落的残痕 。气清香,味徽苦 。
显微鉴别 果壳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 , 外被厚角质层 。中果皮外侧为3-4列厚角细胞,其下为薄壁组织;维管束在,位于胎座基部的1个较大,其外侧有纤维束,韧皮部有乳汁管 。内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壁稍厚,木化,纹孔明显 。胎座薄壁组织中有小型维管束散在 。
【化学成份】果实含有吗啡(morph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 , 罂粟碱(papaverin),可待因(codeine),原阿片碱(protopine),景天庚酮糟(sedoheptulose),D-甘露庚酮糖(D-mannoheptulose),D-甘油基-D-甘露辛酮糟(D-glycero-D-mannooctulos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赤藓醇(erythritol),异紫堇杷明碱(isocorypalmine),杷拉乌定碱(palaudine) , 多花罂栗碱(salutaridine),罂粟壳碱(narcotoline),半日花酚碱(laudanidlne),右旋网叶番荔枝碱(reticuline)和多糖 。
罂粟壳的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1. 镇痛作用:吗啡有显着的镇痛作用 , 并有高度选择性,镇痛时 , 不但病人的意识未受影响,其他感觉亦存在 。对持续性疼痛(慢性痛)效力胜过其对间断性的锐痛 。如增加剂量对锐痛亦有效 。其镇痛原理除提高痛阈外,对疼痛反应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用吗啡后,痛刺激虽照旧感觉到,但象紧张、恐惧、退缩等普通应有的反应却己消失,病人痛而不苦 。经常伴随疼痛的不愉快情绪若被取消 , 疼痛也就较易耐受 。可待因的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4 。右旋吗啡的抑制中枢作用很弱,在剂量低于3200mg/kg时,对小鼠无镇痛作用,而左旋吗啡在剂量5mg/kg时即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
1.2.催眠作用:吗啡有催眠作用,但睡眠浅而易醒 , 不能视为真正的催眠药 。可待因则并不导致睡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