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三伯岭地理风水宝地 电城镇大岗岭风水宝地



柳江三伯岭地理风水宝地 电城镇大岗岭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庄山山麓的群英亭 。邹祥亮 摄
柳江三伯岭地理风水宝地 电城镇大岗岭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电白县志记载的“庄泉”石刻 。资料图
柳江三伯岭地理风水宝地 电城镇大岗岭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庄山脚下 , 游客在休闲公园里游玩 。丘立贺 摄
柳江三伯岭地理风水宝地 电城镇大岗岭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庄山古木参天 , 郁郁葱葱 。丘立贺 摄
庄山的“古、奇、美” , 在山脚便能窥见一二 。
驱车经G228国道至冼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路口转进889乡道 , 第一个路口往前开不到400米 , 一座红墙寺庙映入眼帘 , 佛音穿墙而出若隐若现 。寺前有数块怪石嶙峋 , 相思树蟠虬而生 , 大小不一的溪池长满杂草 , 无不透露着古老的神秘 。
电城镇北1公里处 , 被誉为电白旧八景之冠的庄山碧嶂 , 海拔仅249.5米 。循着石阶登至山顶 , 能远眺南海 , 一览电城古镇全貌 。山中有寺庙、亭阁、摩崖石刻 , 吸引着当地人早晚前来徒步 。
据电白县志记载 , 庄山有一处源于山巅的庄泉全长200多米 。其间形成30余个大小不一的天然浴池 , 掩隐于石群之间 , 水清如镜 。溪畔明清石刻如“利民泉”“涤尘”“庄泉”等散布于石涧、峭壁之上 。但因种种原因 , 庄泉已经断流 , 见证历史的摩崖石刻也期待焕发新色彩 。
城北庄山有多古老 , 没有史书能追溯得清楚 , 但文化的形成自有它的痕迹 。从文人墨客多会于此 , 到忠烈护君死战于山麓等 , 一段段美谈也内化为庄山厚重的文化 。
●南方日报记者 邹祥亮
名山有石刻
名人墨客曾会于此
大凡名山 , 少不了摩崖石刻 , 庄山也不例外 。
过山脚石板桥 , 还未沿着石径拾级而上 , 抬头便能看到巨石上刻着“智仁” , 据记载 , 此石刻为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电白县商会会长严献之题刻 。
沿山道上行数百步 , 泉水淙淙声渐渐入耳 , 奇形怪状的石头堆中 , 有妈妈领儿童戏水其间 。在绿荫掩映下 , “庄泉”还算清晰可辨 , 其右下“利民泉”已经年久失色 。
溪畔明清石刻散布于石涧、峭壁之上 , 具体有多少处似乎没有人真正统计过 。1998年2月12日 , 茂名市政府将庄山岭摩崖石刻列为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 , 正式明确了“智仁”“利民泉”“庄泉”“涤尘”“遥天胜枕”“泉韵山光”“玉流池”“玉液池”8个石刻文化价值 。据电城文化名人陆孔尧记录 , 摩崖石刻有20余处 , 诗碑诗文一批 。
石刻、诗碑文从何而来?考究残留的石刻落款及背后故事可知 , 多为历代文人、官宦题刻 。清代著名书法家鲍镇芳的《道光壬辰碑》就曾记录一个文人聚首的热闹:“道光壬辰年十月朔日 , 喻少白先生招同人集庄山 , 属余书石题名以纪一时 。嘉令云上元李崇仁 , 嘉应李宪曾 , 桐城朱弦新、胡国裕 , 清泉崔元英 , 江西喻荣生 。后至者锡山嵇承敬、海昌陈桂堂、全匮秦文、清泉朱诗范、山阴刘家瑜、会稽陆仲逵、繁昌鲍镇芳题并书 , 宜宾王时任同次男树堂获观因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