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信息 , 一般都能在教室门口的墙面或桌面上获取 。
A 一日流程
简言之就是孩子们在园的每日作息 。
如果单看每天几点到几点在做什么 , 可能大部分园都大同小异 。那么重点可以看什么呢?
一是每天户外的活动时间有多少?
如果天气不好 , 是不是有室内的活动场所?
二是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 , 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性化教学和自由探索活动各占的时间比例是多少?
三是在一日活动的过渡和切换中 , 有没有留给老师和孩子适当的弹性的空间 , 而不是一刀切?
B 一周课程
一周课程是一个大致的教学计划 ,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 也存在老师们根据孩子状态和兴趣的调整及改良 。
这里可以观察的侧重是:
以周为单位 , 是不是设计了孩子在各发展领域的活动?
跟一日流程相结合 , 哪些活动以孩子为主体?
哪些以老师为主体?
哪些是两者之间相对平衡的?
活动与活动之间 , 是否有联系和深化?
有没有留白的空间:老师和孩子是忙着每天赶不同的教学活动 , 还是有机会在计划的活动中生成一些新的探索活动?
C 家园沟通册
现在很多幼儿园已经用手机app取代 。如果是纸质记录册 , 可以看看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保育上的记录 , 有没有记录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 , 有关孩子个体的一些表现和解读?
当然有些信息是在接送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口头沟通了 , 如果没有纸质册可以看 , 那可以找已入园的家长朋友看一看app上的信息 。
第三 , 老师和孩子 , 老师和老师的互动 。
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对话 ,
是指令型的为主 , 还是鼓励孩子自主决策的沟通式为主?
(比如:你是怎么想的 , 你觉得可以做什么等等?)
老师的提问和引导 , 是简单疑问句为主 , 还是鼓励孩子深度思考的开放型问题为主(比如: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做等等)?
在鼓励孩子的时候 , 是用简单的夸奖为主 , 还是描述事件本身的细节价值为主?
发生冲突的时候 , 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为主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老师们之间默契吗?中教和外教之间能沟通吗?
当一个老师需要支援时 , 别的老师积极吗?
第四 , 家长提问 。
提问一般以相对大方向的问题来测试园方的专业度 , 过于细节的问题可能会让园方觉得家长太挑剔 。
比如:你们介绍了你们课程和教学理念是注重什么什么的(探园前和说明会时做一点功课) , 和别的幼儿园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又比如:你们说到幼儿园的特色之一是外教带班 , 那我的孩子以后会不会出现中英混淆的问题呢?
再比如:你们是怎么给孩子做评估的呢?
这三个问题 ,
一个考察幼儿教育的体系 ,
一个考察儿童的双语发展进程 ,
一个考察幼儿学习的评价形式和依据 ,
都是分几个层次 , 可以充分展开阐述的大问题 , 优秀的招生老师或教学园长能够从理论出发 , 有条理地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进行交流 。
- 孩子手上长倒刺是什么原因 孩子手上长倒刺
- 孩子喜欢晚睡有这些危害
- 什么是虎皮凤爪 虎皮凤爪为什么叫虎皮
- 老鼠瓜有毒为什么能吃
- 选择睡衣类型看你对爱情的征服欲
- 孩子性早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 拼多多刷访客量用什么软件
- 二婚男人永远觉得孩子最重要
- 孩子有很严重的强迫症怎么办
- 朱砂根的种植方法 朱砂根怎么种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