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顶尖的三国历史穿越小说 三国路人


汉末魏蜀吴三国纷争、纵横捭阖 , 战场不仅表现在阵前两军对垒 , 在“热战”背后的经济比拼也一样激烈 。
今天 , 我们就来聊一聊三国时期各自的经济调控政策 , 以及由此引发的后果 。

10本顶尖的三国历史穿越小说 三国路人

文章插图
新三国剧照
一、汉五铢崩坏“秦半两 , 汉五铢” 。
起始于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 在中国货币史乃至世界货币史上闻名遐迩 。
雄才伟略的秦始皇一统六合后 , 不仅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 , 还废除了各国流通的刀、布、郢爰、贝币等形式、大小、币值不一的货币 ,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半两钱 。半两钱一直流通到汉初 。
10本顶尖的三国历史穿越小说 三国路人

文章插图
五铢钱
但随着时间的流失 , 各级与民争利 , 都拼命铸钱 , 而且越来越偷工减料 。货币的滥发 , 就导致了通货膨胀——货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 , 民间物价一路飞涨 。
有鉴于此 , 同样的一代雄主汉武帝改革币制 , 推行了五铢钱 。
五铢钱轻重适中 , 币值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 所以对稳定物价、发展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
五铢钱不仅在两汉通用 , 而且影响波及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初 , 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开元通宝的出现 , 才结束了五铢的使用 。五铢钱前后流通七百余年 , 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长寿币” 。
五铢虽流通深远 , 但其间并非没有波折 。
汉末董卓入京后 , 为攫取民间财富 , 就宣令废除五铢 , 改铸“小钱” 。这种货币面值与五铢一样 , 但重量大幅下降 , 就类似于你拿纸画张钱非要顶我中的“毛爷爷”用 , 市场当然反响不好 。史书是这样描述的:“货轻而物贵 , 谷一斛至数十万 , 自是钱货不行 。”(《三国志·董卓传》)
汉末货币市场一时崩坏 。
二、魏谷帛易货董卓铸小钱引发的混乱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 。
建安十三年(208年) , 曹操任丞相后 , 旋即宣布废除小钱 , 继续延用原来的五铢钱 。
10本顶尖的三国历史穿越小说 三国路人

文章插图
曹操剧照
但是 , 在实践中 , 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
因汉末战乱不息 , 朝廷长时间未铸新币 , 这就导致货币的发行低于市场需求 , 于是货币明显升值 。货币升值 , 同等面值情况下 , 其购买力变大 , 相对来说 , 就相当于百姓的粮价大幅缩水 。所以出现了“不铸钱既久 , 货本不多 , 又更无增益 , 故谷贱无已 。”(《三国志·明帝纪》)
粮价低 , 农民就少耕种 , 这就是常说的“谷贱伤农” 。在农业社会 , 百姓不种地 , 最终伤害的 , 还是国家的稳定 。
曹丕篡汉后 , 虽仍尽力推行五铢 , 但随即宣告币制改革失败:“罢五铢钱 , 使百姓以谷帛为市”(《晋书·食货志》) 。也就是说 , 市场贸易又回到了原始的“物物交换” 。
但是人心要回到原始社会那种质朴的状态已经不可能了 。史载:“钱废谷用既久 , 人间巧伪渐多 , 竟湿谷以要利 , 作薄绢以为市 。”(《晋书·食货志》)奸商易货 , 半瓢水兑进粮里、劣质帛以次充好 , 这岂可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