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的36个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内容摘要( 四 )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掌握一门语言是一件枯燥并且困难的事情 。但对于孩子来说,学习语言简单而又充满乐趣 。
这是因为,孩子对语言非常敏感,大人的话在他听来就像音乐,能自然而然地吸收 。正因为有这样的积累,孩子才会突然间开口说话 。
语言能力很重要,在这个阶段,你要多和孩子说话,或者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多接触语言,多讲话 。如果孩子在两岁左右还不会说话,最好去医院做一次检查 。
2. 秩序敏感期(2~6岁)
有那么一段时间,孩子对物品摆放的位置非常在意,甚至不准别人进行移动 。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否则就要重新开始 。
当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他进入了秩序敏感期 。此时,你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
如果你没有这么做,孩子就会因为不熟悉周围的环境而变得惊恐、不安,经常哭泣或乱发脾气,这种信号,你一定要接收到,并及时改正破坏孩子秩序感的言行 。
当然,你也不用特别担心,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它的智能也会得到发展,以满足成长的需要 。
3. 感官敏感期(0~6岁)
儿童认识和理解外界、建构内在世界,离不开感官的帮助 。事实上,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已经开始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了解外界了 。
只有感觉得到发展,孩子的其他心理机能,如记忆、思维等才有发展的基础 。所以,在孩子探索时,只要能保证安全,父母最好不要干涉 。
4.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我们早已习惯了忙碌的生活节奏,目光和目标也常常集中在那些能改变生活或者让人生更加美好的事情上,对于细微的事物则很少关注.
可是你会发现,到了某个阶段,孩子突然对地上的小虫子、瓜子壳、小石子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抓在手中不放,或者盯着看上半天 。这时,你就可以确定,孩子进入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
此时,你不需要过于担心卫生问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小物品,引导孩子仔细探究,帮助孩子学会观察 。
5. 动作敏感期(0~6岁)
动作敏感期,包括身体的动作和手的动作 。一般来说,在孩子学会走路后,你要多鼓励孩子运动,让肢体动作更加协调,这对左右脑的均衡发育很有好处 。
而手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工具 。事实上,手的一切活动都听命于大脑的指挥 。让孩子多动手进行实践,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能促进智力的发育 。
6. 社会规范的敏感期(2.5~6岁)
在两岁半左右,孩子渐渐会渐渐变得不再那么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将兴趣逐渐转移到社交和参加集体活动上 。这是进入社会规范的敏感期的表现 。
这时,你需要让孩子了解日常规范和社交礼仪,并且让他努力遵守 。这样一来,既能为孩子打下遵纪守法的基础,也能让孩子学会自律 。
7. 书写敏感期(3.5~4.5岁)
进入书写敏感期后,孩子开始拿起笔涂涂画画,或者学着大人的样子写字 。这是一种好现象,虽然孩子一开始可能只是点点画画,但是到了最后,孩子总能写出规范的文字 。
你不要因为孩子乱乱写乱画,就打断孩子的自我学习,要给孩子提供纸笔,必要时可以教孩子写字,以满足他内心对书写的需求 。
8. 阅读敏感期(4.5~5.5岁)
当孩子对图书感兴趣,愿意看书或者听大人读书时,意味着他进入了阅读敏感期 。
与其他能力相比,孩子的阅读能力发展相对较慢 。但如果孩子在其他敏感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阅读能力也会在进入敏感期后迅速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