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沟


人人脸上写满10万+欲望的时代,没个宝贝是不好意思出来混的,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治不好;谎言有三宝:理想、真的、爱到老;咪蒙有三宝,贱人、low逼、毒舌屌;爆款有三宝,焦虑、撕裂、死得早 。到底是咪蒙的好学生,《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爆款文浑身是宝,集近几年朋友圈爆款痛点、泪点、焦虑点于一体,如拉斯韦尔魔弹一样迅速占领“眼里常含泪水”的朋友圈 。问题在于,作者表现出的10万+欲望太强,用力过猛,下药太狠,煽动出的泪水还没来得及拭去,很快反转成足以淹没作者的口水 。所谓最新回应,没半点干化,更坐实了公众的质疑 。
以“事实”之名赚流量,被质疑时诡辩“不是新闻报道”,回避任何事实证明义务,10万+真让人无耻和面目狰狞得可以 。
对不起,请原谅我在标题中用了“乳沟”这样的字眼,这个意象借自《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一文 。满怀理想情怀的状元同学之死,唤醒了作者的人文反思,投身商圈的作者感觉自己仿佛流落风尘,在批判成功、浮华、焦虑、攀比、欲望时,提到了听到同学去世时自己的世俗模样:在国贸一个居酒室,坐在40多岁的投资圈大佬面前,穿着低胸的衣服,露出若隐若现的乳沟,化了精致的妆容,全程装出一副崇拜又夹带着爱慕的眼神半仰视地看着他 。
作者写这段,本意是想批判陷于成功、浮华、焦虑、欲望的庸常生活和失去理想的自己 。但我想,这篇为了流量而编出来的文字,以纪实之名编故事,在鸡汤中掺一些真事,把故事冠以事实之名,何尝不也是那种典型的“低胸”写作状态?坐在无数充满焦虑、迷茫、愤怒的读者面前,穿着低胸的衣服,露出“事实”若隐若现的乳沟,给文章化了精致的妆容,精准地瞄着那些易感的猎物,全程装出一副批判欲望、赞美贫穷、仇视财富、给理想烧纸、渲染阶层焦虑的眼神,半仰视地看着他们 。
文章过于乖巧和精准地迎合着读者的情感需求,努力把故事往爆款框架上去靠,技巧使用得太明显了 。学习写作的人都了解“框架叙事”的重要,写作必须找到一个符合读者认知框架的叙述视角 。吉特林说,框架帮助记者能够迅速而程式化地加工大量信息,首先辨别信息,然后加以分类,接着包装信息以便高效地传播给受众 。“新闻框架”对应的是“意义地图”,迈克尔-舒德森也说:只有当一个新闻事件能够置身于读者已有的“意义地图”之中,或者置身于善于社会本质的某种文化知识形式当中时,它才能为观众所明白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很明显地通过爆款元素的组合植入了取媚大众的框架:寒门、状元、努力生活、理想、死亡、欲望,拒做假账、拒卖保健品、人穷志不短的状元,嚣张的富二代,浮华的投资圈,充满欲望的都市,若隐若现的事实,好像若隐若现的乳沟 。
网民已经扒出了这篇文字无数不合事实和常识之处,大型车祸翻车现场,真是惨不忍睹 。作者很聪明,深得咪蒙真传,熟悉读者的每一个痒点和痛点,但问题在于太聪明了,自作聪明,想把这些痛点和痒点都集中到一篇文章中,下药太多太狠,犯了自媒体文章的大忌,冠以“事实”之名,就露出了破绽 。去年朋友圈曾刷屏过一个让人叹息的北大才女故事,张培祥出身贫寒,刻苦学习,1997年考入北大法学院,2001年攻读法学硕士,以《大话红楼》风靡当时全国高校BBS论坛,2003年患白血病,三个月后,年仅24岁的她去世,留下每次让人读起就泪流满面的《卖米》一文 。张培祥也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学,也出身贫寒,也是高考状元,也为了弟弟学费打几份工,也患癌早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