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约代表了什么 誓约是什么意思



誓约代表了什么 誓约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起誓和誓约占了相当的份量 。古人在誓约面前相当敬畏与谦卑的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发誓 。夫妻成婚之时会拜天发誓永结百年之好,朋友义结金兰时会摆酒水或设案焚香跪地起誓,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三人的桃园结义起誓,等等 。
中国古人发誓的对象一般是神明、上天和祖宗,在古人的观念中,神明、上天和祖宗都是能赏善罚恶的 。帝王祭天,事实上就是一种向上天承诺天子之职的宣誓仪式 。
古人发誓时,一般手执枝条,发完誓就折断枝条,意思是如果违背了誓言就和这枝条一样 。或是双膝在地,对天起誓,曰如违背今日之言,则甘愿接受一切处罚或天打雷劈等严惩等 。
古人发誓是为求信,证明自己心地真纯,天地可以为我证明,有一种豪气,让天地为我证明,这个心是真的,将生命交于天地神灵作证 。因此,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好人会看在毒誓的份上放恶人一马,因为他们相信誓约,相信天地会为彼此的誓约作证,而且会验证 。
在一些风行大陆的武打片中,最常见的一个场面是:作恶之人干尽坏事被正义之人即将正法之时,恶人马上会跪在地上发毒誓求饶,云如再行恶事,必将接受老天处罚或天打雷劈或遭恶疫饱受痛苦七窍流血而亡,此时正义人士往往会网开一面,不再追究,看在毒誓的份上,当时会放这恶人一马 。
儿时看到这样的情节,总会想不明白,觉得这些恶人太坏了,好人心太软,怎么就凭着一个毒誓放弃惩治恶人的机会?
其实,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起誓和誓约占了相当的份量 。古人在誓约面前相当敬畏与谦卑的 。
秦琼罗成毒誓应验
在《隋唐演义》、《兴唐传》中,秦琼在罗艺处发配充军之时,曾和表弟罗成互学对方家传绝学— “罗家枪”和“秦家锏”,并发誓都不隐瞒 。秦琼起誓言说:“如有半点隐瞒,必吐血而亡!”秦琼教到秦家绝技“撒手锏”时,因心生一念害怕表弟今后会盖过自己,一晃而过没有教全 。罗成立誓:“如有半点隐瞒,必死于乱箭穿身!”,但教到家传绝技时也是心生一念害怕表兄日后会胜过自己,结果,罗成在使到罗家绝招 “回马枪”时,轻轻一带而过,势如收招,瞒掉了绝招“回马枪”,结果是双方誓言均应验,后来秦琼吐血而亡,罗成也被敌军乱箭穿身悲惨而亡 。从这些故事中,可以明显看到因何古人对誓约的敬畏与谦卑 。
宋太祖誓约
宋太祖赵匡胤因黄袍加身取代柴氏家族成为宋朝开国皇帝,要求子孙在接替皇位之时,警记誓约,其中之一是:“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有罪加刑 。”誓约中严重警告说:子孙不得背弃誓约,否则为不祥,将遭天谴 。因此我们能看到历史上柴家子孙总是享有王族之尊 。从另一个角度讲,宋太祖赵匡胤是出于敬畏神灵,为保赵氏江山稳固而立此誓约,同时,宋朝历代皇帝也做到了,也因此有了宋朝一段时间的繁荣与稳定 。
黄泉相见
《左传》记载,郑武公夫人姜氏生庄公时难产,所以一直不喜欢这个大儿子,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 。姜氏想立小儿子为君主,可是她的丈夫武公不同意 。及至庄公继位,姜氏就一意帮着小儿子讨封地,最后发展成和共叔段一起阴谋造反,想要推翻庄公 。庄公在打败共叔段后,就把其母安置到了城颖,并且当面发下重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古人都很重誓,一国之君怎能出尔反尔 。庄公既思念母亲,又不愿违背誓言,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颖方向眺望 。后来人们把这夯土台叫“望母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