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前自测答案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2014年,移动互联网、O2O兴起,电商行业竞争激烈,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 。电商转型求生、悄然倒闭、被收购重生的戏码不断上演 。以下为电商行业十大失败案例 。
【案例一】乐蜂网:“达人效应”转化率低 难逃运转风险
被收购时间:2014年2月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前自测答案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文章插图
发展概述:乐蜂成立于2008年,由知名电视人李静创办,是一家明星达人运营、静佳自有品牌及美妆垂直电商为一体的平台 。其母公司东方风行分别获得红杉资本A轮投资、中金和宽带基金B轮4000万美金投资 。
自2012年起,每年2月底至3月底,乐蜂网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全网“桃花节”,并逐渐成为化妆品垂直电商中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
2014年2月,乐蜂网以1.125亿美元出售75%的股份,“卖身”唯品会 。
分析师点评:乐蜂网以“明星达人效应”进行宣传推广,短时间内可聚集人气,但购买力转化不高 。过分倚重明星达人,偏离电商核心,公司整体战略一再摇摆,长期运转下来风险很大 。一旦达人效果降低,会对整个销售产生重大创伤 。乐蜂网借代理品牌推广自有品牌的运营模式,难以维系业务链条扩充 。
【案例二】麦考林:“三位一体”牵制定位不清转型艰难
被收购时间:2014年2月
发展概述:1999年麦网正式上线,麦考林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 。
2008年2月,红杉资本斥资8000万美元收购部分麦考林股份,这是红杉在国内最大的单笔投资 。
2010年10月,麦考林赴美上市,成为“中国B2C第一股”,上市初期股价疯涨到18美元,被称为仙股 。但2012-1013两年间,麦考林连续巨亏、濒临退市风险 。
2014年2月,商圈网以约3900万美元收购麦考林约2.9亿股普通股,占股63.7% 。
据了解,麦考林的业务包括门店、电子商务和DM三部分,而这样多元化的业务发展被指拖累麦考林业绩 。尽管近年来麦考林试图通过关闭线下门店、打造线上开放平台等方式进行止损,但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麦考林仍然不断退色,销售惨淡 。
分析师点评:麦考林采用“线上+实体+邮购”三位一体的多渠道分销模式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孙璐倩认为,随着中国电商的急剧发展,这种三条腿战略却相互牵制,受控于资本导致战略不清晰,丧失了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埋下了"转型之困"的种子 。业界对麦考林的关注度持续下降,长期巨亏让麦考林压力山大 。被收购是麦考林的最佳出路,业绩明显改善 。
【案例三】俏物悄语:“洋”模式简单复制遭遇“水土不服”
倒闭时间:2014年3月
发展概述:2008年,国内限时抢购模式兴起,俏物悄语平台应运而生,提供各品牌网络特卖会 。
2011年6月,俏物悄语获得经纬创投及今日资本4300万美元投资,一度“风光无限” 。
2012年,有媒体曾曝出俏物悄语在资金链上出现困难,并有大幅裁员的现象,但俏物悄语官方发出声明否认该说法 。
2014年3月25日,俏物悄语于24日晚宣布破产清算,CEO蓝石失踪数月,拖欠上百名员工数月工资 。8月9日,蓝石首度回应破产原因是仓库遭“内贼”私吞变卖12万件货物,致使公司资金无法周转 。
分析师点评:孙璐倩认为,俏物悄语的商业模式是法国Vente-Privee.com的复制,生搬硬套,未经“本土化”改良遭遇水土不服,加剧了公司的没落 。2013年,凡客、当当、京东纷纷涉足“限时特卖”业务,市场竞争加剧,俏物悄语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 。在追求规模、低价的同时,忽略了企业利润,最后被资本‘绑架’,分崩离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