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 ,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 收获命运 。”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


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宝宝抓起 ,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 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 , 一辈子受用 , 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 想改也不容易”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 , 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道路 , 所以我们就应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 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 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那么家长在家又要如何做呢?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文章插图

1.以身示范 , 给孩子做出榜样
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 优良的品德 , 家长必须以人格育人格 , 以德育德 。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 , 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孩子 。如 ,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家长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 , 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饮食不要挑精拣肥;这样 , 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定是受益匪浅 。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文章插图

2.为孩子创造实践自我价值的机会
父母要转变观念 ,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 , 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 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 。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 , 可以鼓励他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扫地等等 。有时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能干 , 有句老话说得好“懒惰母亲 , 勤快儿” , 家长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文章插图

3.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 , 它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 , 一贯性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 。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 , 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 , 有时遇上好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 , 父母应坚持要求 , 不能退让 , 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 , 家长可以不予理睬 , 进行冷处理 , 孩子感到哭也没用 , 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 。所以 , 只有坚持要求 , 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 , 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 。例如 , 今天要求孩子自己穿衣 , 明天为了赶时间上班又急忙帮孩子穿衣 , 后天又批评孩子不肯自己动手穿衣 。家长的要求反复无常没有耐心 , 孩子自己穿衣的习惯是断然养不成的 。当然 , 在放手让孩子自己穿衣时一定要教会幼儿正确穿衣的技巧 , 有困难时 , 家长可以帮助 ,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合理适当 , 不要太高 。
一致性则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 , 特别是现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辈之间对孩子要求的一致 。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 , 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 不知道听谁的好 , 还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的坏习惯 。如吃晚饭了妈妈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 , 奶奶宝贝孙子 , 说孩子小整理起来费劲 , 就包办代替 , 自己收拾掉了 。吃晚饭了 , 孩子见一点点肥肉就吐掉 , 奶奶教育孩子样样菜都要吃才能保障营养 , 妈妈则怕儿子会发胖 , 就说算了算了 , 吐就吐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 , 孩子又怎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 , 家庭中 , 家长应教育意见一致 , 即使有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暴露矛盾 , 而是私下进行沟通 , 取得一致意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