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判断 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判断 病毒性肺炎

文章插图

一、流感病毒肺炎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鼻涕、痰、唾液中,借咳嗽、喷嚏排出体外 。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发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而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 。
患者起病急骤,有咳嗽、咽痛,伴有发热、头痛、肌痛、发绀、阵咳、咯血 。
诊断
1.临床表现
(1)发病开始常有一般的流感症状,如起病急骤,咳嗽、咽痛,伴有发热、头痛、肌痛、不适,症状持续进展,出现高热不退、气急、发绀、阵咳、咯血 。
痰量较少,但可带血 。
(2)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低,在病变相应部位可闻及干湿啰音,但无实变体征 。胸部X线检查病初可见沿肺门向周边走向的炎症浸润,以后出现散在性片状、絮状影,常分布于多个肺野,晚期则成融合改变,多集中于肺野的内中带,类似肺水肿 。
2.辅助检查
(1)流感病毒可用组织细胞培养或卵黄囊培养,从呼吸道分泌物和肺组织中分离常需48~72小时 。
(2)用免疫荧光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可自早期组织培养或鼻咽部洗液的脱落细胞中可检出病毒抗原,快速且敏感度高,有早期诊断价值 。
治疗要点
1.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仅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的早期预防及治疗,因此类药物仅阻止流感病毒进入细胞,对已入胞的病毒则无效,故需早期应用才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金刚烷胺100~200mg/d,分2次服用,疗程为5~7日 。对高温、中毒症状较重者需给予输液及物理降温,其他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及止咳化痰对症治疗 。
2.并发症的治疗流感病毒肺炎常诱发慢性心肺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及慢性肾病,导致基础疾病的恶化,因此应注意给予相应治疗 。
二、麻疹病毒肺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麻疹病毒肺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冬春季为多见,有发热、流涕、流泪、干咳、眼结膜充血等症状 。起病2~3日首先在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1~2日后,散在的斑丘疹先于耳后发际出现,以后迅速发展至面颈部、躯干,自四肢近端向远端扩展,直至手心、脚底,这是麻疹的典型临床表现 。
主诉
患者有特征性的口腔黏膜斑和皮疹,2~3周前有麻疹接触史,伴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 。
诊断
1.临床表现(1)并发肺炎时麻疹患儿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常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 。
(2)肺部能闻及干湿啰音 。大多数肺炎随麻疹热退、皮疹隐退而逐渐消散 。但营养不良、体弱免疫力低下者发生巨细胞肺炎,病情常迁延不愈 。
2.辅助检查(1)胸部X线检查:麻疹病毒肺炎表现为弥漫性细支气管和肺间质炎症改变,肺纹理增深,并呈网状结节阴影或小片浸润阴影 。非典型麻疹巨细胞肺炎的肺实变范围呈节段性,偶见大叶性 。肺部结节直径可达6cm,常伴肺门淋巴结增大和胸腔积液 。
【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判断 病毒性肺炎】(2)鼻咽部分泌物、痰涂片:作瑞氏法染色,光镜下观察到多核巨细胞,或检测出麻疹病毒荧光抗原,或组织培养中分离到麻疹病毒可确定早期诊断 。
治疗要点1.目前,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一般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经雾吸入或静脉注射均未证明有任何确定效用 。
2.伴发喉炎出现喉梗阻时,除予以氧疗外,应结合病情考虑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改善通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