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法则 目标管理法概念


几十年前 , 有一位管理大师叫德鲁克 , 他总结出了一套管理理论 , 叫“目标管理法” 。
道理非常简单:企业设定目标 , 再通过分解 , 变成部门目标 , 部门目标再分解 , 变成岗位目标 , 然后就有了个人目标 。每个人只要在一定的规则指导之下 , 完成个人目标 , 那么 , 企业的目标就达成了 。
企业管理的意义 , 就是确保从制定目标 , 完成目标的层层分解 , 制定详实的行动计划 , 最终去实现目标(或者产生一个与目标相等价的结果) 。我们可以把对管理的这种理解 , 简称为“目标、过程、结果”方法论 。
对照“目标、过程、结果”方法论 , 今天的绝大部分企业 , 管理的问题在哪里呢?似乎比较明显 。简单分析如下:

目标制定问题
企业没有明确制定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目标 。或者 , 有目标但仅仅在老板(或总经理)的头脑里 , 没有明确地写下来 。再或者 , 在目标制定初期说一下 , 然后就淡了 , 并没有反复去强调……诸如此类 , 都是目标制定有问题 。

目标管理法则 目标管理法概念

文章插图


目标检查问题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无法预知的 , 但原理却是相似的 。企业的大目标是由若干个人的子目标来支撑的 , 像金字塔一样层层向下分解 。
目标管理法则 目标管理法概念

文章插图

假如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了M个子目标 , 每个子目标平均分成N个分目标 , 那么 , 需要对X(M乘以N)个分目标进行逐一检查 。一般说来 , 制定大目标的时候 , 大家除了信心之外 , 无法预知过程如何 。但是 , 却可以通过对X的逐一检查来确保大目标的实现 。
比如说 , 在一个中型企业 , 一个年度目标的分解结果是:M=60 , N=50 , 那么 , 总共需要检查的数量为300个 , 对这300个分目标的检查就是企业全体管理人员的年度核心任务 。否则 , 企业目标的实现 , 就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

检查方法和人员配置问题
把企业大目标分解成部门目标 , 并且选择合适的人来承担这个部门目标的达成 , 这是总经理的任务 。
同样 , 部门经理需要完成的任务是 , 把部门目标分解成个人目标 , 并通过合适的方法督促个人目标的实现 。
个人需要把自己的年度目标分解成月度目标 , 再分解成周目标 。个人周目标能否实现 , 需要采取适当的工具(比如“周计划、日结果”)来自我监督完成 。
常常 , 由于企业缺乏很清晰的目标逐级监督机制和工具 , 所以 , 整体工作就显得无序和混乱 , 这些并不是只看表面就能够发现的 。
企业整体目标管理系统是否明晰 , 将决定了企业目标能否实现 。

理清目标、绩效与结果的关系
做企业都会有结果 , 一个企业今天的结果 , 取决于去年的今天 , 它设定了什么样的目标、又是如何控制目标的实现过程的 。
假如企业对今天的结果并不满意 ,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一年 , 试问 , 企业还打算用同样的方法来管理吗?管理者能够想清楚这个问题 , 对于今天开始的“亡羊补牢”就是巨大的促进 。因为 , 明年的今天 , 还是会发生时间能否倒流的假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