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冬至扫墓的习俗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 , 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在莆田,冬至被当作一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 , 多数在外的家人都会在这天回家祭拜祖先,莆田民众在冬至节举家团聚搓丸籽、吃丸籽,故称冬至丸 。此节有团圆之意和祭祖等习俗 。
2、冬至扫墓和清明扫墓的区别1、时间不同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 一般是在清明节当天扫墓;而冬至扫墓不一定是在当天,在选好黄道吉日的前提下,是可以提前上坟的,在有的地方冬至前后三天左右扫墓都是可以的 。
2、来源不同
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到了唐玄宗时,下诎定寒食扫墓为当时的“五礼”之一 , 因为寒食节约在清明前后,所以逐渐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了 , 因此每逢清明节的时候扫墓成为了重要的风俗;在唐、宋时期 , 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民间凡是有祖祠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所以逐渐形成了在冬至扫墓祭拜长辈的风俗 。
3、意义不同
清明节扫墓是表示对亲人的怀念,以寄哀思 , 缅怀故人,所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而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 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 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所以在冬至祭祖扫墓是感谢长辈在这一年中对后代的保佑 。
3、扫墓的禁忌和注意事项1、需要准备的祭祀用品:鲜花、香、烛、烟、酒、糖、果、元宝、纸钱等 。2、扫墓时忌讳在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的合影还是扫墓者和坟头墓碑的合影,更不要将其他墓地拍摄到照片中 。
扫墓时要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不要穿大红大紫的鲜艳衣服,尽量不要佩戴颜色鲜艳的配饰 , 头发不要遮盖额头 。
扫墓结束后,离开墓地的时候,大踏步走不要回头 , 进家门前根据各地风俗,可选择跨火盆或以水为镜照一下自己 。
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不可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地大小便等 。
4、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1、在感恩祭祀的活动中,包含有许多知识和文化要点,需要整体掌握,才能建立起完整系统的文化认知 。
2、中国的祭祀文化是祀神供祖的仪式,需要备办相应的贡品,然后再对道、德、天、地、神、佛、先烈、祖先行礼、献祭,表示崇敬、感恩、缅怀、酬谢,并祈求保佑,具备系统的礼仪形式与行为要求 。
3、古代文化所诞生的礼仪 , 实际上是为了通过外在形式来反馈到心内,使心里面产生礼德能量的变化 。所以,我们对于祭祀文化所表述的内涵 , 要提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明白祭祀不是单一的形式表现,而重点是要表述崇敬、感恩、缅怀、酬谢之意 。
4、现在每到清明节,很多子女都会到父母或祖先的坟上去转一圈,但由于并没有把身心融入到祭祀文化的精神框架里去,没有真正在坟前表述出对先人的崇敬,所以只是一种盲目的信,的确是有点迷信的色彩 。
5、清明节扫墓的由来是什么清明节扫墓的由来有两说 。一说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却没有为之盖庙,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间于田野道路上拜祭 。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当,正式附祭诸葛亮于先祖庙,但寒食野祭的风俗已经形成,并演变为祭扫先人的坟墓 。另一说则称扫墓的习俗与寒食节同时形成于春秋时期 , 都因纪念隐士介子推而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