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9月26日电 题:河南淅川:用绿色守护京津“水缸”——伏牛山看新变
新华社记者王丁、李鹏
【杨公亲点墓地风水案例 芈氏太婆山风水故事】晚霞打在豫鄂交界的丹江口水库之上,站在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的大坝上望去,目之所及,岸边满眼绿色,掩映在郁郁葱葱中的水库犹如披上了一层“绿纱” 。大坝之下,源源不断的丹江水从这里出发,顺着千余公里干渠,最终抵达京津 。

文章插图
这是8月25日拍摄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这是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将满6年之时,记者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看到的一幕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也是守护京津冀豫近亿人“水缸”的重要水源地——占据丹江口水库近半水域、超九成国土划入水源红线 。同时,淅川县还是河南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因境内不能有工矿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甚至不能网箱养鱼,扶贫开发难度居河南前列 。
同时肩负守护京津“水缸”和脱贫攻坚重任,淅川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转型,念起“拆、建、管、种、转”五字经,不仅走出高质量脱贫路,也为京津“水缸”披上一件护水“绿衣” 。
淅川县曾是古代楚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出土于此的云纹铜禁将我国失蜡法铸造工艺历史向前推进了千余年 。而作为北方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发轫唐代、兴盛于明清的荆紫关古街,也显示这里曾作为豫鄂陕交界重镇的荣光 。而脱贫攻坚前,淅川县受山水之阻,贫困人口接近10万 。

文章插图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工作人员从丹江口水库中取水,邀请游客品尝(8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贫困,曾让这个山水之城付出沉重生态代价,陶岔渠首不远处的汤山堪为见证 。1974年,为了发展,占地5千亩的汤山上建起水泥厂矿场,此后数十年,半壁山体被挖空,碎石粉尘一步步逼近丹江……
迈入新时代,为守护绿水青山、走绿色脱贫之路,淅川县承担“断臂”压力拆污拆小,近年来拆掉350多家污染企业、600多家规模养殖场和5万多个养鱼网箱,一度财政下降、群众上访不断 。“保护水质是1,其他都是0,先写1,再画0,不然再多0也没有意义!” 面对压力,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向干群解释 。
拆掉污染存量,还要拔穷根、谋发展、促转型,淅川县因此提出,“建、管、种、转”经一起念 。县财政拿出4.5亿元为全县17个乡镇和150个中心村建设污水处理厂点;吸纳贫困户成立3000人的库区清漂管护队伍;以每年超10万亩、连续13年河南省第一的速度种树造林;帮助数十万库区群众转产、转业,按照“短期食用菌、中期林果、长期旅游”的产业规划,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

文章插图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软籽石榴基地的工作人员在采摘石榴(2019年10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文章插图
这是8月25日拍摄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大闸蟹养殖基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拆”字诀在痛,而“建、管、种、转”惟艰 。淅川县库区有120多万亩石漠化地貌,为保护水质,群众扒开石缝植树种草,打造出颇具特色的“淅川梯田”;禁止网箱养鱼之后,马蹬镇的寇元钦带领群众上岸养蟹,为了不污染水质,试验多年历经挫折,培育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绿色养蟹基地 。“现在,我们的蟹不喂饲料,只吃鱼虾 。”寇元钦说 。
- 红酥梨营养 红香酥梨有什么优点
- 冬天看房几点去可以看采光
- 多多买菜提货点如何注销
- 艾滋病小红点是凸起的吗
- 水库钓鱼用什么漂稳一点 水库钓鱼用什么漂
- 凤仙花果实的特点 凤仙花的特点
- 小学生好句子摘抄大全短一点 小学生好句子摘抄大全
- 京剧和黄梅戏的特点 黄梅戏的特点
- 郑州注册公司需要哪些步骤
- 坡道定点停车与起步熄火补救办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