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35岁感觉人生很渺茫 到了35岁( 四 )


那么,怎么寻找、什么才是自己的热爱,什么是兴趣?这个问题不少学者、企业家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方法,在这里不再赘述,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在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的《七个心理寓言》得到一点启发 。
法国名著《小王子》中有个故事,小王子曾经细心呵护过一朵骄傲的玫瑰,后来他来到地球,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然而,后来他慢慢懂得,他的玫瑰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给她浇灌过,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 。
武志红从心理学亲密关系的角度解读道: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 。
一个既亲密而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于一千个一般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会把我们从不可救药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救赎 。
如果不曾体验过,你就无法知道这种关系的美 。
从职业的角度看,小王子的玫瑰就是我们自己寻找的“感兴趣的职业”,我们和职业的关系是另一种重要的“亲密关系”,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专业甚至足以拯救生命的空虚 。,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要看到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了吗?你也许迷惑,我还没找到方向,怎么努力呢?世事奇哉,这里讲个似是而非的道理,确实很多时候是先在眼前的专业、职业努力,才确定兴趣,挖掘到爱好的 。如果小王子一直在找属于他的玫瑰,却从来没有过实际的努力付出,那么,他不会拥有他的挚爱 。
著名的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黄鸣在他的BLOG中提醒年轻人,择业也可先“结婚”后“恋爱”,也就是先努力做好本行,让自己爱上它 。他说“如果你不去了解它,你又怎么知道喜欢或者不喜欢它 。”
他自己的奋斗历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当初读大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所选,是被分配到的,但他大学学习非常努力;工作时,本着“干一行,爱一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卖力付出 。当时条件艰苦,没有选择余地反而让他珍惜、感激一切,他的孜孜不倦和刻苦,造就了他对能源行业近乎痴迷的激情和热爱,而热爱,也成为他奋斗、成功的根本原动力 。
对于阅历尚浅的大学生,还没有一定的付出和积累,只苦于选择,却不懂珍惜眼前条件做事,就不奇怪为什么空虚了 。
很多时候,热爱和兴致是努力行动顺带的结果,而不是天生而来的 。
没有付出,就无法体验过程和结果,也无法知道热爱之美 。
捷径,很多时候就是一条弯路 。
“世上没有人愿意走弯路,但成功者身后留下的却往往是一条弯弯曲曲,起伏不平的路 。这说明,捷径是不存在的”
有些人确实很努力去学习,去工作,还是觉得自己真的很不合适甚至很厌恶当前的职业 。其实,还有一个看似奇怪的道理:明白自己不喜欢什么,和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同样有价值 。连自己不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个姐姐跟我说:“我不怕走错路,我只怕我不知道错了 。”我深有感触,我自问,我还不是害怕失败,害怕走弯路付出代价吗?原来我的迷茫,是我恐惧失败,没有面对风浪的勇气的人生观折射 。
职业的探索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没有多少人能够一开始就确定方向 。很多媒体在大肆报道名人和成功人士吸引眼球时,说得好像他们7岁就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似的 。社会的浮躁很容易催生个体的焦虑 。专家指出,很多人到了三十岁或以后才确定“职业镖”, 李开复也曾经往律师方向努力过,黄鸣在他37岁时候才找到能让他奉献一生的太阳能 。迷茫是一条必经之弯路,很多时候,我们要尝试,要经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拨开迷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