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社酒(治聋酒) 。传说社日酒可以治耳聋,因此人们称社日酒为治聋酒 。宋代陆游《社日》诗:“幼学已忘那用忌 , 微聋自乐不须医 。”又作注曰:“古谓社酒治聋 。”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春分后戊日,村之民赛土神,置酒聚饮,曰:‘酒治聋 。’”此外,在广西也有此俗记载 。民国《来宾县志》载:“盖古者社日饮治聋酒,因以是恐村妇之溺爱耳 。”民国《榴江县志》也载有春秋“社日”饮治聋酒的习俗 。
食社饭、糍粑 。社饭起源甚早,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秋社》中就有此记载 。晋周处《风土记》亦载:“荆楚于是日以猪羊肉调其饭,以葫芦盛之相邀于人 , 以敦故旧之情 。”食糍粑之俗多在广东、广西 。广西贺州客家人在土地节做糍粑吃,并且要放棠梨叶 , 传说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
接社 。即娘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儿归宁 。早在宋代 , 妇女在社日一般不参加祭社活动,而出现妇女于是日“归宁”的习俗 。民国广西《桂平县志》《全县志》都载有此俗 。
社戏 。社日举行的演艺赛会,为酬神求福,要演“社戏”,又称“土地戏” 。宋代陆游《稽山行》说:“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农村中春秋社戏,通常在庙台或临时搭建的野台上演出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载:“二月初二 , 土地神诞辰 。纸扎铺剪纸为袍,而粉绘之 , 人家买以作供 。大街小巷,供当方土地,张灯于神前……县署祠旁搭草台,演土地戏 。”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就生动描绘了清末绍兴乡间社戏演出 。
禁忌 。闺中忌动针线,忌劳作 。唐代社日有妇女停做针线之俗,并有诗句说:“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清代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引翟祜《居家宜忌》亦云:“社日令男女辍业一日 , 否则令人不聪(耳聋) 。人家襁褓儿子,俱早起,恐社翁为祟 。”
3、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传统食物有哪些龙抬头是我国的农历节日,在龙抬头的时候,也有许多的传统习俗,而这其中就有许多的传统美食,那么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呢?传统食物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春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 。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 。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 , 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 , 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 。吃春饼时 , 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 , 欢欢乐乐 。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 。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 , 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 。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 , 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 。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意谓合龙头 。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
饺子
到了二月二,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这一天吃饺子被称作“吃龙耳” 。过去,医学不发达,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大概人们认为“龙抬头”会镇住一切病害,吃了“龙耳”,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祛除百病,到现在还流传着“二月二吃水饺 , 百病惧龙体外跑”的顺口溜 。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舒服不如倒着 , 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
-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五日农历几号
- 二龙湖爱情故事王春花扮演者是谁
- 适合发朋友圈的二月句子
-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作者
- 十二月再见一月你好伤感语录
- 阳历二月十七的生日是什么星座 阳历二月十七出生的是什么星座
- 二月为什么叫绀香 绀香是几月
-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剪出了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还能裁出什么
-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诗意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诗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