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校友,看看人家,而我只是个找不到工作的‘废物’……如果我和他不是同学就好了 。”
即便心里清楚不该对比,但“校友”的共同身份,还是成了焦虑的土壤
校友过得比我好,同学过得比我好,邻居过得比我好,亲戚过得比我好……
即便习惯了“你的同龄人正狠狠抛弃你”的毒鸡汤、见惯了“和我同岁的CEO已经年入千万”,这一届年轻人,还是很容易被发生在身边的“成功案例”击垮,在同辈压力下狠狠破防 。
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指同辈(同龄、地位相似、处境相似等等)的群体之间,会进行横向比较,使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
豆瓣上,有一个“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小组,18万名自称“屁儿”的组员,汇聚在这里 。
而屁儿,和则peer(同辈)谐音,更是在调侃“和同辈比起来,屁都不是”的自己 。
有个网友深夜发帖,讲述困扰自己的“失败”经历:
和身边同学一样,辛苦备考研究生,却没有成功“上岸” 。
即便后来又凭借努力,考上了教师编制,可这份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工作,并没有消解考研失败带给她的沮丧 。
因为“身边人都要读研了,除了考研失败的我” 。
和身边人的差距、周围人若有似无的鄙夷,以及自己在这一套标准下的自我否认,令她迷茫而挫败 。
令人唏嘘的是,没翻几页,就能看到另一位“屁儿”,因为考不上教师编制,被“打击到自闭” 。
无休止的比较下,任何已经取得的成绩,都突然“不香了” 。
正如组内的一条高赞回答:
焦虑的最大来源,并不是自己真的过得不好 。
而是“看到别人,顿时觉得自己是个菜”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之一、个体心理学之父Alfred Adler,曾经这样解读每个人的烦恼之源:
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他人”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人,也就没有烦恼了 。
《奇葩说》中,辩手小鹿举过一个略显极端的例子:
“陶渊明先生,不会觉得周围的同龄人过得比他好,因为他的周围,都是菊花和竹子 。”
只要有同辈,同辈压力就几乎一定存在 。
“30岁还在背MK”的苦恼也来源于此:
让人焦虑的不是MK,是周围人肩上的LV 。
专注自己,而非他人
同辈压力,或许不总是负面的 。
上学时,每个班级总有几个成绩优异的“领头羊”,成为其他小朋友眼中的榜样 。
可在失去了单一考核标准的成人社会,同辈压力带来的往往还是焦虑 。
“三十岁,别人在背LV,我还在背MK,感到越来越自卑”,压力的背后藏着的也许有催人向上的动力,但更多的,是让人不断内耗的自我否定:
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处于竞争之中的人,内心一刻都不得安宁 。
日剧《被讨厌的勇气》中,男主角相马,因为新来的同事“能力更强”“更加独立自主”而郁郁寡欢 。
深陷自我怀疑的他,找到一位大学教授求助 。
教授对他说:“你似乎将新同事视为了竞争对手,而人一旦意识到竞争或胜负,就势必会产生自卑感 。”
竞争伴随着胜负,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被讨厌的勇气》
男主大吃一惊:难道人不能和别人比较比较、不能产生自卑吗?
教授的回答是:
“健全的自卑感,并非来自与他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
轮椅马拉松运动员Dean Furness,就有着类似的经历 。
几年前,一捆意外坠落的、320公斤重的干草,碾碎了Dean的第五、第六节胸椎,让他这辈子都无法再走路 。
- 为什么跟陌生人说话会紧张 和陌生人说话紧张怎么办
- 甲虫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甲虫为益虫or害虫
- 为什么每天搓澡越来越黑 搓澡为什么皮肤变黑了
- 未买交强险上路已经处理未交罚款产生滞纳金怎么处理
- 农村怎么买地 农村现在该不该买地
- 司机险和乘客险有必要买吗
- 疫情期间快递为什么不派送
- 为什么不可以在姨妈期间拔智齿
- 香椿买多了怎么保存不发芽 香椿买多了怎么保存
- 斗鱼为什么不能吃 斗鱼能吃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